琴高鱼

百川萃南州,水族何磊砢。 其间琴高鱼,初未列楚些。 岂堪陪薧鲜,裁用当殽果。 土人私自珍,千里事封裹。 遂令四方传,噍嚼亦云颇。 俗云琴高生,控鲤宛溪左。 灵踪散如烟,遗鬣尚余颗。 向来骑鲸人,逸驾尝慕我。 不应当时游,反用此幺麽。 得非效齐谐,怪者记之过。 彭越小如钱,踪迹由汉祸。 越书载王余,变化更微琐。 因知天地间,人莫穷物伙。 区区于其中,臆决盖不可。 伪真吾何知,且用慰颐朵。

译文:

众多的河流都汇聚到南方的这片土地,水里的生物是多么丰富多样啊。 在这些水族之中,琴高鱼起初并没有被写进像《楚辞·招魂》那样的辞赋里。 它哪里能与那些经过腌制的干鱼相提并论,只能勉强当作菜肴和果品。 当地的人却私下里十分珍视它,不惜封裹好送到千里之外。 于是让琴高鱼在四方传开,据说吃它的人还不少。 民间传说琴高仙人,曾在宛溪的左边驾驭着鲤鱼升天。 他那神奇的踪迹已经像烟一样消散了,只留下了这些像鱼鳍般的琴高鱼。 从前像骑鲸遨游的仙人,他们潇洒的驾乘曾让我十分羡慕。 按说琴高仙人当时云游,不应该用这么微小的琴高鱼啊。 难道这是效仿《齐谐》那样的奇书,把怪异的事情记载得太过分了? 彭越像钱一样小,它的出现是因为汉朝的灾祸。 《越书》里记载的王余鱼,其变化的故事更加琐碎细微。 由此可知在这天地之间,人们无法穷尽万物的奥秘。 仅仅在这些事物里,凭借主观臆断是绝对不行的。 这琴高鱼到底是真是假我哪里知道呢,姑且用它来满足一下口腹之欲吧。
关于作者
宋代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