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太师生辰二首 其一

万古储英气,生贤镇庙祧。 方春回暖律,随帝下神霄。 早岁陪兴运,清忠服迩僚。 三篇俱命说,两纪独承尧。 为国隆堂陛,中天斡斗杓。 光华归使牒,宁谧载民谣。 九牧金成鼎,三山石峙桥。 元圭来旧锡,神宝献新雕。 堂起房心次,音谐角徵韶。 车书人一统,符瑞岁千条。 璧海材逾盛,沙场虏不骄。 献琛皆累译,入彀有垂髫。 郭解双封国,班超五日朝。 嘉谋从昔合,奕业更谁昭。 眷礼群臣异,恩光此日饶。 授图开地壮,傍阙筑堤遥。 供帐移金屋,歌钟实绮寮。 名园藏茂密,华阁耸岧峣。 诏跸纡临幸,宸毫纪宴招。 弟兄联衮绣,孙子列蝉貂。 印琢金为彩,鱼悬玉在腰。 中姻连筑沁,外族缀涂椒。 帝子传杯勺,宫墙有鼓箫。 果新无独享,羮美或亲调。

译文:

这首诗是一首祝寿诗,主要是赞颂上蔡太师,以下是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从古至今积聚的英灵之气,孕育出贤能之人来镇护宗庙。在这春日时节,温暖的气息回转,他仿佛随天帝从神霄降临人间。 早年他就伴随着国运兴盛而崛起,清正忠诚的品格让身边的同僚都信服。他如同当年殷高宗梦到的傅说一样,以三篇诰命之辞展现才能,二十多年来独自承受着圣上的信任与托付。 他为国家尊崇朝廷的威严,像在天空中运转北斗星一样掌控大局。他的光辉事迹通过使者的文书传扬,国家安宁太平,百姓歌谣里都满是安宁之意。 九州的金属铸成了象征国家的宝鼎,东海仙山般的巨石搭建起坚固的桥梁。过去曾被赐予象征权力的黑色玉圭,如今又有新雕刻的神宝献上。 他的府邸如同星宿房宿和心宿一般闪耀,府中奏响的音乐和谐如同角徵之音的韶乐。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实现了大一统,每年都有上千条吉祥的符瑞出现。 学府中人才辈出,边疆的敌虏也不敢再骄横。远方的国家带着珍宝前来朝贡,要经过多次翻译,就连年幼的孩童也都投身科举进入仕途。 他的功劳堪比被两次封国的郭解,地位如同五日一朝的班超。他的美好谋略向来与国家发展契合,如此显赫的功业谁能与之相比。 皇上对他的眷顾礼遇与群臣不同,今日更是恩宠有加。赐予广阔的土地,在宫阙旁为他修筑长长的堤坝。 为他布置豪华的帷帐如同金屋一般,歌女奏乐的钟磬之声在华丽的楼阁中回荡。 他的名园里树木茂密幽深,华丽的楼阁高耸入云。皇上的车驾曾特意绕道前来他的府邸,御笔记录下这盛大的宴会。 他的兄弟都身着高官的礼服,孙子们也都佩戴着显贵的蝉貂冠饰。官印用黄金雕琢光彩夺目,腰间悬挂着美玉制成的鱼符。 家族内部联姻如同当年汉武帝为窦太主筑沁水公主园一样荣耀,外戚家族的住宅也装饰得如同椒房一般华贵。 皇室子弟与他一同举杯饮酒,宫墙内传来鼓箫之声。新鲜的水果不会独自享用,美味的羹汤或许他还会亲自调配。
关于作者
宋代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