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道中三首 其三

节物兼暄暑,川原半雨晴。 雉场时一雊,鼃亩忽齐鸣。 斗粟违高枕,囊衣度古城。 读书成底事,投老失春耕。

译文:

时节的景物伴随着炎热的暑气,河川和平原上一半是晴天一半还带着雨意。 野鸡时不时在麦场里发出“咯咯”的叫声,青蛙在稻田中忽然齐声鸣叫起来。 为了微薄的粮食(这里指为了生计),我不得不离开安逸的生活,带着行囊穿过古老的城池。 读书读到最后又有什么用呢?我到了老年,连春耕的时节都错过了。
关于作者
宋代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