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舟叹

匆匆负锸鹅鹜喧,闪闪蹴车雷电翻。 一城骚动急星火,官渠底用农时穿。 海神有意驱巨石,风伯不肯停阴云。 坐令榷水甚于酒,盗者以乏军兴论。 峨峨之山载大艑,所过郡邑千官奔。 绣衣持斧坐堤上,百渎倒尽生龟文。 民间四月种不入,敢惜数斗春泥浑。 君王神圣古无有,谈笑坐可回乾坤。 何妨謦欬九天上,叱散黄帽还嵌根。 嗟哉食肉胡不告,勿谓石也安能言。

译文:

### 逐句翻译 1. “匆匆负锸鹅鹜喧,闪闪蹴车雷电翻。” 人们匆匆忙忙地扛着铁锹,喧闹声如同鹅鸭叫嚷;水车转动闪烁,那声音好似雷电轰鸣一般。 2. “一城骚动急星火,官渠底用农时穿。” 整座城都像着火了一样骚动不安,官府却偏偏要在农忙时节来开凿水渠。 3. “海神有意驱巨石,风伯不肯停阴云。” 仿佛海神故意驱使巨石来阻碍,风伯也不肯停下阴云,让天气一直不好。 4. “坐令榷水甚于酒,盗者以乏军兴论。” 这使得官府对水的专卖比卖酒的管制还严苛,要是有人偷水,就会以耽误军需供应的罪名论处。 5. “峨峨之山载大艑,所过郡邑千官奔。” 像山一样高大的巨石装载在大船上,巨石所经过的郡邑,无数官员都忙得跑来跑去。 6. “绣衣持斧坐堤上,百渎倒尽生龟文。” 穿着绣衣、手持斧钺的官员坐在堤岸上监督,众多沟渠里的水都被抽干,河底都干裂出像乌龟壳纹路一样的痕迹。 7. “民间四月种不入,敢惜数斗春泥浑。” 到了四月,民间的田地因为缺水根本没法播种,百姓哪还会舍不得用那几斗浑浊的春泥来救急呢。 8. “君王神圣古无有,谈笑坐可回乾坤。” 我们的君王圣明无比,自古以来都少有,只需谈笑之间就能扭转乾坤。 9. “何妨謦欬九天上,叱散黄帽还嵌根。” 君王何不在朝堂上轻轻一发声,喝退那些驱使百姓劳役的人,让他们回到自己该待的地方。 10. “嗟哉食肉胡不告,勿谓石也安能言。” 唉,那些身居高位、享受厚禄的官员为什么不把真实情况告知君王呢?不要以为石头就不会说话啊,它所带来的灾难其实已经在诉说着这一切的不合理。 ### 整体理解 这首诗描绘了官府在农忙时节开凿官渠、搬运巨石等行为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百姓遭遇的同情,同时也希望君王能够了解实情,改变现状,批评了那些尸位素餐、不为民请命的官员。
关于作者
宋代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