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叶尚书普光明庵

长乐七闽会,山川富登临。 重城十万家,间以烟树林。 何许肆遐瞩,城西最高岑。 主人厌直归,与世相浮沈。 三宿得胜地,八还见初心。 明窗一蒲团,宴坐依横参。 面面来远色,层层列清阴。 闲翻贝叶书,静听频迦音。 万法照了处,人居两幽深。 嗟予晚闻道,况迫桑榆侵。 如何结保社,去脱头上簪。 从公刮眼膜,傥借箆千金。

译文:

长乐是七闽之地的都会,这里山川壮美,有很多适合登高远眺的好地方。 重重城郭里住着十万人家,其间还点缀着烟雾笼罩的树林。 到哪里去尽情地极目远望呢?那就是城西最高的山峰。 叶尚书厌倦了在朝廷当值,回归到这尘世中,随波逐流(这里其实更有超脱之意)。 他在这里住了几晚,就寻得了这处胜地,通过修行领悟佛法,找回了最初的本心。 明亮的窗前放着一个蒲团,他安闲地坐着,仰望着横斜的参星。 四面八方都有远处的景色映入眼帘,层层叠叠的树木投下清凉的阴影。 闲暇时翻开佛经阅读,静静地聆听着宛如仙鸟频迦的梵音。 在对万法都了悟的境界里,人和所处的环境都显得那么清幽深邃。 可叹我很晚才听闻佛法,况且岁月已经像夕阳逼近桑榆一样,我已渐渐老去。 怎样才能加入这修行的社团呢?我真想摘下头上的簪子(表示放弃世俗官职)。 跟随尚书您修行,去除我这蒙昧的眼膜,说不定能得到价值千金的佛法指引。
关于作者
宋代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