泂酌亭诗

投老几三黜,郊居更一迁。 江山相映带,风物自清妍。 妙墨移新榜,清诗失旧镌。 地偏无俗辙,境胜赖前贤。 气浃冈峦润,荣滋草木鲜。 双泉今莫辨,异味岂虚传。 余润分畦圃,支流给市廛。 幽嵌锵玉佩,石罅涌玑璇。 沥漉闻朝汲,淙琤搅夜眠。 甘寒通沆瀣,精洁秘蜿蜒。 奔驶观洄洑,泓渟有折旋。 滂沱苏旱岁,清冷变炎天。 鴈过空遗影,僧来忽误禅。 澄澜涵璧月,暗谷响朱弦。 梦想千岩秀,徜徉一壑専。 使君常倒载,别乘屡加笾。 隔竹闻茶臼,临池泛酒船。 尘襟如可洗,来此弄潺湲。

译文:

我年纪大了,多次遭到罢黜,从京城贬到郊外居住后又再次迁徙。 这里江山相互映衬,风光景物自然清新美好。 亭子换上了名家题写的崭新匾额,过去刻在上面的诗句已不复存在。 此地偏僻,没有世俗之人的车辙痕迹,环境如此优美多亏了先贤的发现。 山间的灵气使冈峦滋润,草木也因之繁荣茂盛,色泽鲜艳。 如今已经分辨不清那两眼泉水的具体位置了,但它们的独特滋味难道是虚假的传说吗? 泉水的余润灌溉着田园菜圃,支流为集市提供用水。 幽深的山岩间,泉水流淌如玉佩相击般清脆作响,石缝里涌出的泉水如同珍珠美玉。 清晨能听到人们汲取泉水的声音,夜晚潺潺的水声搅得人难以入眠。 泉水甘甜清凉,好似天上的露水,纯净清洁,仿佛潜藏着神龙。 泉水奔腾流淌,有回旋的水流,也有平静的深潭。 在干旱的年岁里,它如滂沱大雨般滋润大地;在炎热的夏天,它带来清凉。 大雁飞过,只留下空中的影子;僧人来到这里,似乎都忘记了参禅。 清澈的水波中倒映着如璧的明月,幽静的山谷里仿佛响起了朱弦弹奏的乐音。 我时常梦想着这里千岩竞秀的美景,在此处的山谷中悠然漫步,尽情享受。 地方长官常常沉醉于此,副职官员也多次在此设宴。 隔着竹林能听到捣茶的声音,在池塘边可以划着载酒的小船。 如果能洗净我尘世中的襟怀,我愿意常来这里赏玩这潺潺的流水。
关于作者
宋代李光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