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游二十韵呈亨叔列之

戊辰三月晦,端居倦烦促。 是时天久旱,炎烝剧三伏。 出门得幽寻,佳处在东北。 二子俱可人,皎皎莹冰玉。 得趣琴有弦,对案食无肉。 初弹醉翁操,再鼓南风曲。 琅然山水音,一洗瘴雾毒。 陈园俯江郊,茅茨拥修竹。 造门慕子猷,缓步效颜斶。 汲泉瀹佳茗,萧散谢羁束。 清华临水岸,下有万荷绿。 披榛访萧子,清净独无欲。 黎沈𦶟瓦鼎,溪荪养石斛。 杖藜转修径,夹道森乔木。 归途遇冯姥,敛袂不羞缩。 蕉花杂山丹,槟榔绕新屋。 欲我留姓名,呼儿为磨墨。 似怜穷独叟,曾忝十州牧。 良辰不易遇,此会岂难续。 他时傥重来,更为呼醉秃。

译文:

戊辰年三月的最后一天,我闲居在家,厌烦这烦闷急促的氛围。当时天已经干旱很久了,炎热得就像三伏天一样。 出门去寻幽探胜,那美好的去处就在东北方向。有两位朋友都是令人称赏之人,他们品行高洁,如同莹润的冰玉。我们弹琴寻趣,即便琴有弦音相伴,用餐时即便桌上没有肉也觉得满足。先是弹奏《醉翁操》,接着又奏响《南风曲》。那清脆悦耳如山水般的琴音,一下子就驱散了如瘴雾般的烦躁与闷热。 来到陈园,它俯瞰着江边郊野,茅屋周围簇拥着修长的竹子。我像王子猷访戴那样慕名而来,又像颜斶那样从容缓步。打来泉水煮上好的茶,悠然自在地摆脱了尘世的羁绊。 清澈秀丽的地方临近水岸,下面是一大片碧绿的荷叶。我们拨开榛莽去拜访萧子,他清净无为,没有世俗的欲望。在瓦鼎中焚烧着黎沈香,用溪荪来滋养石斛。拄着藜杖转过长长的小径,道路两旁高大的树木枝叶繁茂,排列得很整齐。 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冯姥,她整理衣袖,毫不羞涩畏缩。路旁蕉花和山丹花相互夹杂,槟榔树环绕着新盖的屋子。她想让我留下姓名,便呼喊儿子来磨墨。她似乎很怜悯我这个穷困孤独的老头,要知道我曾经还担任过十州的州牧呢。 美好的时光不容易遇到,这样的聚会难道就难以延续吗?以后如果有机会再来,我还要把那些爱喝酒的朋友都叫来。
关于作者
宋代李光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