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笋

会稽富竹萌,穷腊鞭已抽。 我家南山南,不羡万户侯。 暮春杜鹃啼,茁茁蓬麻稠。 冒土出羊角,穿篱露猫头。 紫蕨性阴冷,荻芽体轻浮。 爱此凌云姿,不与凡卉俦。 胜韵贵苦腴,儿童悦甘柔。 爽口聊一快,弱胃敢怨尤。 朅来海南邦,腥咸厌蛮羞。 桃枝但丛生,涩勒蔽道周。 遥看貌或似,美恶如薫莸。 安能助盘餐,呕呕但棘喉。 唯有槟榔心,羮臛或暗投。 乡味不可忘,坐想空涎流。 人生各有适,勿语王子猷。

译文:

会稽这个地方盛产竹笋,就算是在深冬腊月,竹笋的芽儿也已经开始抽长了。我家住在南山的南边,有这美味的竹笋,我连那万户侯的高位都不羡慕。 暮春时节,杜鹃鸟声声啼叫,山间的竹笋茁壮生长,就像蓬草和麻一样又多又密。它们从土里冒出来,形状如同羊角一般;有的还穿过篱笆,露出了像猫头一样的笋尖。 紫蕨生性阴冷,荻芽质地轻浮。可我独独喜爱竹笋那凌云向上的姿态,它才不与那些平凡的花草为伍呢。竹笋有着清苦而丰腴的美好韵味,可小孩子却只喜欢甘甜柔软的食物。竹笋吃起来爽口快意,虽然我的胃比较虚弱,但也不会埋怨它。 后来我来到了海南这个地方,这里尽是些带着腥味和咸味的蛮地食物,让我十分厌烦。这里的桃枝竹只是丛生在一起,还有那涩勒到处遮蔽着道路。远远看去,有些竹子和家乡的竹笋模样或许相似,可实际上好坏就如同香草和臭草那样天差地别。这些东西哪里能用来佐餐啊,吃下去只会让人喉咙难受,直想呕吐。 在这里,唯有槟榔心,偶尔做成羹汤,或许还能让人勉强接受。家乡的美味实在难以忘怀,我坐在这儿,只能空想一番,馋得口水直流。 人生各有自己的喜好和安适之处,这就不必跟那爱竹的王子猷去说了。
关于作者
宋代李光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