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判黄元功公廨枕江有小亭落成之初予偶假居之明洁深稳因得游息其上榜曰寓亭并留鄙句以见意

物生天壤间,有形孰非寓。 心随万境转,飞走各依附。 峤南山河异,岁月亦屡度。 新亭枕江臯,杳渺可飞步。 风涛振几席,云月随杖屦。 吾生真寄耳,那复叹淹驻。 当年有离忧,政以南北故。 举足皆道场,意适随所遇。 往参少林禅,归指曹溪路。 去住吾何心,要以生死喻。 远迹混渔樵,忘机狎鸥鹭。 千载如知心,相对犹旦暮。

译文:

世间万物生存于天地之间,哪一个有形的事物不是暂时的寄寓呢? 人心会随着周围的各种环境而转变,就像飞禽走兽各自有所依附一样。 岭南的山河与别处不同,我在这里也已经度过了好多年华。 新建的亭子坐落于江边,仿佛能让人一下子跨越到那悠远渺远的境地。 江中的风涛之声震动着亭中的几案和坐席,天上的云月仿佛随着我的手杖和脚步一起移动。 我的一生啊,真的就只是如寄一样短暂而无常,又何必再去感叹长久地留滞于此呢。 当年心中有着离别的忧愁,正是因为南北相隔的缘故。 其实,每迈出一步都是修行的道场,只要心意舒畅,随处都能有所体悟。 我曾前往去参悟少林的禅法,归来时又寻着曹溪的佛法之路。 是离去还是留下,我并不刻意执着,关键是以对生死的豁达态度去看待。 我愿意远离尘世,与渔父樵夫混杂在一起生活,毫无心机地与鸥鹭亲近相处。 如果千年之后有能理解我心意的人,那么我们相对而视,就如同朝夕之间的短暂相聚一样亲近。
关于作者
宋代李光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