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颐老

弘毅年少时,学易一念酷。 研精覃思苦,见理不见欲。 一朝感苍苍,床下产神竹。 弘毅益自信,夜寐目不属。 族长闵其劳,令人付斤㔉。 惜哉凌云姿,一断不复续。 弘毅少安枕,旦气几为梏。 时匠司剪伐,寿命旋见蹙。 神明信可畏,感应亦何速。 至今旁舍笋,不生弘毅屋。 康成书带草,千载登史录。 吾书此段奇,后学宜三复。 弘毅勉岁寒,任道照猗绿。

译文:

在年少的时候,弘毅就对学习《易经》怀着极其浓厚的热忱。他精心钻研、深入思考,苦苦探寻其中的道理,一心专注于领悟义理而不为私欲所动。 有一天,或许是他的这份执着感动了上苍,在他的床下竟然长出了神奇的竹子。这让弘毅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甚至到了夜里睡觉都难以安心合眼的程度。 家族中的长辈怜悯他如此辛劳,就派人拿着斧头去砍那竹子。可惜啊,那原本有着凌云之姿的竹子,一旦被砍断就再也无法恢复生机了。 从那之后,弘毅就难以安稳入眠,原本清明的朝气几乎被束缚住了。那些当下所谓的“能工巧匠”掌控着剪伐之事,这竹子的寿命很快就被缩短了。 神明确实是令人敬畏的,这其中的感应竟是如此迅速。直到现在,旁边屋子都还有竹笋生长,可弘毅的屋子旁却再也不长笋了。 东汉的郑康成,他讲学之处的书带草,千年来都被载入史册为人传颂。我把弘毅这件奇特的事情记录下来,后世求学之人应该反复品味。 弘毅啊,你要在这困境中坚守自己的操守,担当起正道,就像那翠绿的竹子一样傲然挺立。
关于作者
宋代李光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