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先生下火

呜呼魏大和,为人性纯厚。 虽居陋巷中,箪瓢甘自守。 聚学训童蒙,束修粗糊口。 岁晚好吾宗,悟世非长久。 临行嘱妻子,叮咛诫诸后。 不学老庄周,说葬成虚谬。 不学襄阳翁,与女争先后。 先生之意不如斯,欲效禅家破诸有。 四众云臻,柴薪已就。 虽然父子至亲,到此如何可救。 不须救,生前已付山僧手。 一枝红燄赠君行,看取神龟火里走。

译文:

哎呀呀,魏大先生为人啊,性情十分淳朴厚道。虽然居住在狭窄简陋的小巷子里,过着用箪盛饭、用瓢饮水的清苦生活,却心甘情愿地坚守着这种简单的日子。 他开办了学堂,教导那些年幼的孩童,依靠学生们送来的微薄学费勉强维持生计。到了晚年,他喜欢和我们这些佛门弟子交往,领悟到这世间万物都不是长久不变的。 在即将离世的时候,他叮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再三地告诫后辈们。他说,不要像那老庄周一样,虽然说了死后要如何安葬,可到最后都成了虚妄荒谬的话;也不要像襄阳的那位老人,和女儿争什么先后次序。 先生的想法可不是这样的,他想要效仿禅家破除一切执着和欲念。众多的信众都聚集过来了,柴堆也已经准备好了。虽然父子之间有着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可到了这个时候又能怎么挽救呢? 不用挽救啦,先生生前就已经把身后之事托付给了我这个山僧。就让这一团红色的火焰送先生踏上新的旅程吧,且看就像那神龟在火里游走一样,先生超脱尘世而去。
关于作者
宋代释怀深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