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终还京师北岳王某以送晁以道韵作诗赠行某外大父贤良裴公实为邯郸公行状契义良厚故见之篇首

外家东眷裴,典学不观徼。 初来接诸彦,半发士龙笑。 贤科两过阁,万字出戏调。 尽记十二题,博洽古人肖。 亡书问安世,多识数华峤。 刘蕡廷策讦,罢去终弗燿。 纵横五车读,未捷一律剽。 生涯日萧索,更甚东陵召。 当时邯郸公,似是洛阳少。 文润淮南草,诗赓苑中钓。 殿庐忽厌直,郡合或坐啸。 相从宾客老,莫逆肝胆照。 严诗见杜集,殆极天下妙。 𫛳来蒲州坐,永隔宣室召。 门生状董晋,寒笔信雄峭。 岂惭吴季札,墓剑挂遗鞘。 嗟予乃裴出,母贤如德耀。 授予其父书,勉使起应诏。 此文载编末,疾读快欲叫。 耆旧成鬼录,零落真可吊。 但闻康靖第,万物閟家庙。 子孙同蠹鱼,奇字饱咀噍。 始予识京掾,已叹才业劭。 叔兮秉周礼,庄若客位醮。 官闲恣讨论,灯火亲夜烧。 固疑言语工,未睹寸管掉。 高篇晚发伏,疲兵血争漂。 予拔中山毛,载颖从八窍。 携持托抱关,免以不敏谯。 规容曹参随,敌敢杨雄料。 宁忧无肉瘦,政恐俗难疗。 冥搜废曹务,招隐慕芸𦰏。 子行择所向,山水足观晀。 慎勿厌家鸡,造请历权要。

译文:

这是一首比较长且用典丰富的诗,以下是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我的外家东边亲眷裴氏,专心于学问而不追求那些侥幸之利。 当初他与众多才俊交往,常常引发众人如陆云般的欢笑。 两次通过贤科考试,洋洋万字都如玩笑般轻松写出。 能牢记十二道题目,学识渊博与古人相似。 像问张安世亡佚之书那样,他的见识如同华峤般丰富。 刘蕡在朝廷对策时言辞激烈,最终被罢黜而未能显耀。 他读了五车书,学识纵横,却从未抄袭过别人的作品。 生活日益萧索,甚至比召平(东陵侯)还不如。 当时的邯郸公,好似洛阳的年少才俊。 文章如淮南王的文辞般温润,诗歌像在苑中垂钓般闲适。 在殿庐任职时忽然厌倦值班,有时在郡衙中闲坐。 与他交往的宾客都已老去,彼此相知,肝胆相照。 严武的诗收录在杜甫诗集中,几乎达到天下绝妙的境界。 厄运降临到蒲州,他永远地失去了像贾谊被宣室召见那样的机会。 门生为董晋撰写行状,文笔冷峻而雄健。 这并不逊色于吴季札挂剑于墓旁的遗鞘。 可叹我是裴氏的后代,母亲贤德如同梁鸿之妻孟光。 她把父亲的书交给我,勉励我起身应诏。 这文章载于编末,我快速读完忍不住叫好。 那些年高望重的人都已离世,零落的情形真让人哀伤。 只听说康靖公的府邸,各种物品都藏于家庙。 子孙如同蠹鱼,只知啃食那些奇字。 我起初认识京城的属官(李永),就感叹他才学和功业美好。 他秉持周礼,庄重得如同在客位举行醮礼。 官务闲暇时尽情讨论学问,夜里亲自点灯研究。 我原本就怀疑他言辞精妙,却未曾见过他动笔写作。 他后来写出的高妙诗篇,如同疲惫的士兵在血水中拼搏。 我如同拔取中山的毫毛,带着笔锋跟随他。 依靠他的提携,免得因愚钝而被责备。 我如同曹参追随萧何,谁又能预料他会像杨雄那样有才华。 不必担忧没有肉吃而消瘦,只担心世俗的毛病难以医治。 他潜心搜索学问而荒废了公务,向往隐居生活,羡慕采芸草的人。 你此去要选择好方向,山水之间足以让你观赏。 千万不要嫌弃自家的鸡(比喻自己的才能),去奔走于权贵之门。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字履道,阳曲 (今属山西) 人。元符三年 (1100) 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御史中丞、翰林学士承旨、检校太保、大名府尹。靖康初,贬象州。绍兴初,复左中大夫。曾师事苏轼及晁以道,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其室曰初寮。作词刻意锤炼,有《初寮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