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古堂诗

中山天下重,韩公兹镇临。 堂上缋昔贤,阅古以儆今。 牧师六十人,冠剑竦若林。 既瞻古人像,必求古人心。 彼或所存远,我将所得深。 仁与智可尚,忠与义可钦。 吾爱古贤守,馨德神祗歆。 典法曾弗泥,劝沮良自斟。 跻民在春台,熙熙乐不淫。 耕夫与樵子,饱暖相讴吟。 王道自此始,然后张薫琴。 吾爱古名将,毅若武库森。 其重如山安,其静如渊沉。 有令凛如霜,有谋密如阴。 敌城一朝拔,戎首万里擒。 虎豹卷韬畧,鲸鲵投釡鬵。 皇威彻西海,天马来骎骎。 留侯武侯者,将相俱能任。 决胜神所启,受托天所谌。 披开日月光,振起雷霆音。 九关支一柱,万宇覆重衾。 前人何赫赫,后人岂愔愔。 所以作此堂,公意同坚金。 仆思宝元初,叛羌弄千镡。 王师生太平,苦战诚未禁。 赤子喂犬彘,塞翁泪涔涔。 中原固为辱,天子动宸襟。 乃命公与仆,聨使御外侵。 历历革前弊,拳拳扫妖祲。 二十四万兵,抚之若青衿。 惟以人占天,不问昴与参。 相彼形胜地,指掌而蹄涔。 复我横山疆,限尔长河浔。 此得喉可扼,彼宜肉就椹。 上前同定策,奸谋俄献琛。 枭巢不忍覆,异日生凶禽。 仆已白髪翁,量力欲投簪。 公方青春期,抱道当作霖。 四夷气须夺,百代病可针。 河湟议始行,汉唐功必寻。 复令千载下,景仰如高岑。 因赋阅古篇,为公廊庙箴。

译文:

### 整体翻译 中山是天下的重镇,韩公来到这里坐镇。阅古堂的墙壁上绘着往昔贤人的画像,通过观阅古人来警醒今人。 六十位州郡长官,头戴冠帽、身佩宝剑,恭敬站立犹如树林般整齐。瞻仰古人的画像,必定要探求古人的心意。那些古人所秉持的志向高远,我们从中收获的感悟也会深刻。仁爱与智慧值得崇尚,忠诚与正义令人钦佩。 我敬爱古代贤明的太守,他们美好的品德能让神祇都来享用祭祀。他们不泥古于旧有的典章法规,对于劝勉和阻止的事能自行斟酌。他们能让百姓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和乐融融却不过度放纵。农夫和樵夫们,衣食饱暖,相互唱着歌谣。王道就从这里开始推行,然后再宣扬德政。 我敬爱古代杰出的将领,坚毅得如同武器库般森严。他们稳如高山般不可动摇,静如深渊般深沉难测。下达命令时凛冽如霜,谋划策略时缜密如阴云。敌人的城池在一朝之间就被攻克,敌军的首领在万里之外被擒获。凶猛的敌人收起了他们的谋略,就像虎豹敛威;大奸大恶之人被消灭,如同鲸鲵投入鼎镬。皇家的威严远达西海,西域的良马纷纷奔来。 像留侯张良和武侯诸葛亮,既能担任丞相之职,又能胜任将军之责。他们决胜千里是神明的启示,接受重托是上天的信任。他们能拨开云雾见日月,振臂发声如雷霆。他们如同支撑九重天关的一根巨柱,为天下万物覆盖上厚重的棉被。 前人的功绩是多么显赫,后人难道能默默无闻吗?所以建造了这座阅古堂,韩公的心意如同坚硬的金石般坚定。 我回想起宝元初年,叛羌挥舞着利刃叛乱。官军长期处于太平之世,难以承受苦战之苦。百姓被当作犬彘的食物,边塞的老人泪水涟涟。中原因此遭受耻辱,天子也为此忧心忡忡。 于是任命韩公和我,一同出使抵御外敌的侵犯。我们一一革除以前的弊端,诚心诚意地扫除妖氛。二十四万士兵,我们像教导学生一样安抚他们。只以人心来判断天意,而不询问星象吉凶。我们审视那些地势险要的地方,就像指着手掌和蹄印里的积水一样熟悉。我们收复了横山的疆土,以长河为界限。占据这里就如同扼住了敌人的咽喉,敌人就只能任人宰割。 我们在皇上面前共同制定策略,不久敌人就献上珍宝表示臣服。但我们不忍心捣毁敌人的巢穴,没想到日后会生出新的祸患。 我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翁,自量能力有限想要辞官归隐。而韩公正处在青春盛年,怀抱道义,应当成为润泽天下的甘霖。一定要挫败四方夷狄的嚣张气焰,治愈百代以来的弊病。河湟地区的收复之议刚刚开始推行,一定要追寻汉唐时期的辉煌功绩。要让千年之后的人们,依然像仰望高山一样敬仰韩公。 因此我创作了这篇《阅古篇》,作为给韩公在朝堂上的劝诫之言。 ### 解析 这首诗是范仲淹为韩琦所建的阅古堂而作。诗中先描述了阅古堂绘古贤像以警今的用意,接着分别赞颂古代贤守和名将的品德与功绩,回顾宝元年间与韩琦抵御叛羌的经历,表达自己年老欲退而期望韩琦能继续有所作为、建立不朽功勋的心情,最后点明作诗是为韩琦提供劝诫。
关于作者
宋代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