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砚歌

南方潜璞出寒溪,沉沉紫蔚凝坚姿。 两仪肖象磨砻异,三趾承隅琢餙奇。 银带参华贡双阙,玉蟾分滴润圆池。 微波澄淡当晴景,旌旗半浸龙蛇影。 轻浮春絮拂犀干,微动日华明绮井。 蘂简交辉九禁深,玉枝斜照中宵永。 列璇台兮今得地,迩清光兮叶灵契。 宣丝旨兮扬圣谟,赞云章兮熙睿志。 弥彰盛德冠生民,务以文明化兆人。

译文:

在南方寒冷的溪流中,潜藏着珍贵的璞石,那深沉浓郁的紫色光泽凝聚着它坚硬的姿态。 工匠把它精心打磨成象征天地两仪的独特模样,雕刻出三只兽趾支撑着边角,装饰得奇异精美。 这砚台带着如银般的光彩纹理,被进贡到皇宫的双阙之下。那砚台上刻着的玉蟾形状的滴砚,水滴落入圆形的砚池中。 在晴朗的日子里,砚池中清澈平静的微波泛着淡光,就好像池中的水映照着旌旗的影子,还有那蜿蜒如龙蛇的图案。 轻柔的春絮飘拂过如犀角般光滑的砚台边缘,微微晃动的阳光照亮了华丽的藻井。 这砚台在皇宫内廷深处,与珍贵的道经相互辉映。月光如玉枝般斜照着,漫漫长夜显得格外宁静。 如今这砚台被放置在华丽的台座上,正得其所。它靠近皇帝的光辉,与祥瑞之兆相契合。 用它来书写皇帝的旨意,宣扬圣明的谋略;赞颂皇帝的诗文,光大皇帝的志向。 它更加彰显了皇帝的盛德,远超天下百姓。皇帝致力于用文明教化亿万人民。
关于作者
宋代夏竦

夏竦,字子乔,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