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喻

予念天之生,生本空疏器。 五岁禀慈训,愤悱读书志。 七岁辨声律,勤苦会诗赋。 九岁执公卷,倜傥干名意。 乞荐乡老书,幸会春官试。 折桂愧巍峨,依莲何气味。 性拙绝不佞,才短无余地。 前年会知己,荐章实非据。 宁见民说平,空荷君恩寄。 瞿塘抵巴渝,往来名揽辔。 孤舟一水中,艰险实可畏。 群操百丈牵,临难无苟避。 𣸣向江底发,水在石中沸。 槌鼓称打寛,系纫呼下纬。 善恶胡可分,死生何足讳。 骑衡与垂堂,非不知前喻。 临渊与履冰,非不知深虑。 我今縻搢绅,善地谁人致。 城狐与社鼠,巧佞谁从庇。 奴颜与婢膝,丑直谁从媚。 妻儿夐限越,容颜几憔悴。 致身霄汉人,呝嚱尽贤智。

译文:

我常思量着上天的安排,我生来本就是个才学浅薄、能力不足之人。 五岁时,我承蒙母亲的慈爱教诲,从此怀着求知若渴的心态,立下了勤奋读书的志向。七岁时,我开始懂得声律的规则,勤奋刻苦地学习写诗作赋。九岁时,我便拿着自己的文章,怀着洒脱不羁的心情,有了求取功名的想法。我请求乡里的长辈为我写推荐信,幸运地得到机会参加礼部的考试。我考中科举,心中实感惭愧,觉得自己难以匹配这份荣耀;后来依傍权贵,却实在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 我性格愚拙,一点也不会巧言谄媚,才能又十分有限,毫无施展的余地。前些年遇到赏识我的知己,为我写了举荐的奏章,但其实我并无相应的才德可以匹配。我哪里能让百姓们称赞太平,只是白白承受了君主的恩宠与寄托。 我从瞿塘峡前往巴渝地区,一路上人们都称我是前来治理地方的官员。我独自乘坐着小船行驶在江水中,一路上的艰险实在令人心生畏惧。许多纤夫一起拉着百丈长的纤绳,面对艰难险阻也没有丝毫苟且逃避。江水的漩涡从江底涌起,水流在礁石间沸腾翻涌。船夫们敲着鼓喊着“打寛”,系缆绳时喊着“下纬”。在这样的环境中,善恶又怎么能分得清楚,生死又有什么值得忌讳的呢? 坐在衡木上和靠近屋檐下,我并非不知道前人所说的危险;面临深渊和行走在薄冰上,我并非没有深深的顾虑。如今我跻身于官员之列,这样看似不错的地位又是谁帮我得来的呢?那些仗势作恶的人,有谁会去庇护他们那些巧言谄媚的行径呢?卑躬屈膝、讨好他人的丑态,又有谁会愿意去做呢? 我的妻儿远在他乡,与我相隔甚远,我的容颜也因此日渐憔悴。那些能够跻身朝廷高位的人,唉,他们都是贤能智慧之人啊。
关于作者
宋代王周

王周,登进士第,曾官巴蜀。诗一卷。胡震亨云:“唐宋《艺文志》并无其人,惟《文献通考》载入唐人集目中。今考《峡船诗序》,引陆鲁望茶具诗,其人盖在鲁望之后,而诗题纪年有戊寅、己卯两岁,近则梁之[贞]〖祯〗明,远则宋之太平兴国也。自注地名,又有汉阳军、兴国军,为宋郡号,殆五代人而入宋者。”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