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山 其一

虎丘何为山,鲸波涌而显。 惟青镇一隅,峙秀状无限。 遥峰乃众阴,四望拱孤𪩘。 上有梵王家,高压长洲苑。 游人接踵来,千里必重趼。 奔走趋层巓,凌竞陟云栈。 下瞰洞庭卑,傍睨灵岩浅。 巍乎屹宝阁,仰之目睛眩。 中有明光书,丽若日星烜。 三朝所秘藏,百灵共幽赞。 兹焉真福庭,瞻者皆色洒。 敻觉尘世非,恍如化城现。 塔顶拂彤霞,山脚环青甽。 北崖宿雪寒,东阜晨曦暖。 阴森岩腹空,诘屈廊腰转。 秋磬落云端,宵灯耿天半。 处者病恼蠲,来者钝根遣。 予膺邦寄时,所历游屐遍。 不领旌旗行,恐惊禽鹿散。 扪萝穷邃深,据槛望平远。 寻幽既欢欣,访古或兴叹。 葬金坟已隳,淬剑池犹漫。 冰霰凋古杉,朱丹浮断简。 珍重讲石存,讥评鬼诗诞。 唐贤留风什,遗墨罗粉版。 险语悉冥搜,清景不可逭。 国朝有笔札,岩壁刻棱婉。 刀矟君谟书,龙蛇不疑篆。 二美贲禅扃,千古骇人眼。 于时出世师,净住日营缮。 发缘善侣臻,毕力梓工僝。 绀宇生光辉,胜概如采绚。 海众咸安栖,宗风愈恢阐。 迦陵觉音清,石室惊筹满。 自惟挂缨归,心与纷拏断。 每来寻香刹,常得峨野弁。 久留莲漏移,相接犀谈款。 露井汲云浆,冰甆试芳荈。 最怜草树春,几爱烟岚晚。 愿借一庵名,于兹修止观。

译文:

虎丘算是什么样的山呢?它像是从汹涌的波涛中涌现出来一般。 那一片青葱的山色镇守着一方天地,它姿态秀丽,有着无限的景致。 远处的山峰都成了它的陪衬,四面望去,众多山峦都拱卫着这孤高的山峰。 山上有梵王宫阙,高高地凌驾于长洲苑之上。 游人一个接着一个地到来,即便远隔千里,也不辞辛劳,脚上磨出层层老茧也要前来。 人们急切地朝着那高耸的山峰奔去,战战兢兢地攀登着如入云端的栈道。 站在山上向下俯瞰,洞庭湖仿佛都变低矮了,旁边看灵岩山也显得浅小。 巍峨的宝阁矗立着,仰头望去,眼睛都被晃得发花。 宝阁之中有闪耀着光芒的书籍,华丽得如同太阳和星星般明亮。 这些是三朝所秘密珍藏的,连神灵都一同暗中护佑。 这里真是个福佑之地啊,瞻仰的人都神情舒畅。 顿时感觉尘世的一切都那么虚幻,恍惚间就像见到了化城一般。 塔顶仿佛拂着红彤彤的云霞,山脚环绕着青青的田埂。 北崖上留存的积雪透着寒意,东边的山冈被晨曦照得暖融融。 山岩的内部阴森空旷,曲折的走廊如腰肢般婉转。 秋天的磬声从云端飘落,夜里的灯光在半空闪烁。 在这里修行的人能消除病痛烦恼,前来的人也能去除愚钝的根性。 我肩负地方长官职责的时候,所到之处游遍了。 我不带着仪仗队伍出行,怕惊扰了山间的飞禽走兽。 我攀着藤蔓探寻幽深之处,靠着栏杆眺望平远的景色。 探寻幽景时满心欢喜,寻访古迹时又不免感慨兴叹。 埋葬黄金的坟墓早已毁坏,淬剑的池子依然水波荡漾。 冰雪让古老的杉树凋零,红色的字迹残留在断简之上。 值得珍惜的是讲经石还留存着,那些对鬼诗的讥讽实在荒诞。 唐代贤士留下了风雅的诗篇,他们的遗墨印刻在粉版之上。 那些奇险的诗句都是苦心搜寻所得,这里的清幽景致让人无法回避。 本朝也有精美的笔墨之作,刻在岩壁上,线条棱角婉约。 蔡君谟的书法刚劲如刀枪,那笔势如同龙蛇,无疑是篆书的佳作。 这两件美作装点着禅门,千百年来都让人惊叹。 当时有出世的高僧,每日用心经营修缮寺庙。 因为善男信女们的发心,木工们竭尽全力地劳作。 佛寺散发出光辉,优美的景致如彩画般绚烂。 众多僧人都安稳地栖息在这里,佛教的宗风更加弘扬光大。 迦陵鸟的鸣声清脆悦耳,石室内的筹签多得惊人。 自从我辞官归来,内心与尘世的纷扰断绝。 每次来寻访这香刹,常常能戴着山野的帽子悠然自在。 久久停留,连计时的莲漏都转动了,与高僧交谈亲切融洽。 从露井中汲取如云彩般的泉水,用冰瓷杯品尝芳香的茶。 最喜爱这里草树的春光,也多次沉醉于烟岚弥漫的傍晚。 我愿借这里一间庵堂的名字,在此修行止观之法。
关于作者
宋代蒋堂

蒋堂(九八○~一○五四)字希鲁,号遂翁,本直兴(今属江苏)人。家于苏州(今属江苏)。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进士。历知临川县,通判眉、吉、楚州,知泗州,召为监察御史。仁宗朝任侍御史,因谏阻废郭皇后事,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徙淮南,兼江淮发运事,又降知越州,徙苏州。入判刑部,擢三司副使。复历梓夔路安抚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知应天、河中府及洪、杭、益、苏州,累迁枢密直学士。皇祐中,以尚书礼部侍郎致仕。六年卒(《文恭集》卷三九《蒋公神道碑》),年七十五。史称其清修纯饬,好学工时,有《吴门集》二十卷。《宋史》卷二九八、《吴郡志》卷二五有传。 蒋堂《吴门集》久佚,明天启元年(一六二一),堂二十世孙𨱑掇拾遗篇,编为《春卿遗稿》、《春卿遗稿续编》各一卷。清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武进盛宣怀重雕,并增《补遗》一卷。今以盛氏本为底本,编为一卷。参校守山阁丛书本《吴郡志》(简称吴志)。《吴郡志》及他书所存集外诗,另编为第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