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望湖楼

城上危楼势孤峙,楼头尽见湖中水。 水色澄明游者多,古来雅以鉴为比。 家家画舫日斜归,处处菱歌烟际起。 清涟蒙润一都会,碧底涵空三百里。 溥哉利及镇东人,而我常嗟马臻死。 今滋史君多感慨,所以望湖心不已。 频登雉堞追古往,盛集宾朋为宴喜。 楼南极目芙蓉花,万叠红英照千骑。

译文:

城墙上那高耸的望湖楼独自矗立着,站在楼头能够将湖中的水尽收眼底。 湖水清澈透明,前来游玩的人很多,自古以来人们就常常把湖水比作镜子。 每天夕阳西下时,家家户户的画舫都纷纷归来,四处都飘荡着采菱的歌声,仿佛从烟雾中传出来一样。 清澈的湖水滋润着这座繁华的城市,那碧波荡漾的湖面与天空相连,足有三百里之广。 这湖水的恩泽真是广大啊,造福了镇东的百姓,可我常常为马臻的死感到叹息。 如今这位地方长官心中有诸多感慨,所以总是对这望湖楼念念不忘。 他频繁地登上城楼,追思过往的历史,还常常大宴宾客,举办盛大的宴会。 站在楼的南边极目远眺,可以看到大片的芙蓉花,那层层叠叠的红色花朵映照在众多骑马的人身上。
关于作者
宋代蒋堂

蒋堂(九八○~一○五四)字希鲁,号遂翁,本直兴(今属江苏)人。家于苏州(今属江苏)。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进士。历知临川县,通判眉、吉、楚州,知泗州,召为监察御史。仁宗朝任侍御史,因谏阻废郭皇后事,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徙淮南,兼江淮发运事,又降知越州,徙苏州。入判刑部,擢三司副使。复历梓夔路安抚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知应天、河中府及洪、杭、益、苏州,累迁枢密直学士。皇祐中,以尚书礼部侍郎致仕。六年卒(《文恭集》卷三九《蒋公神道碑》),年七十五。史称其清修纯饬,好学工时,有《吴门集》二十卷。《宋史》卷二九八、《吴郡志》卷二五有传。 蒋堂《吴门集》久佚,明天启元年(一六二一),堂二十世孙𨱑掇拾遗篇,编为《春卿遗稿》、《春卿遗稿续编》各一卷。清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武进盛宣怀重雕,并增《补遗》一卷。今以盛氏本为底本,编为一卷。参校守山阁丛书本《吴郡志》(简称吴志)。《吴郡志》及他书所存集外诗,另编为第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