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道士熊豹姿,夜过刘生逢说诗。 止于座隅初莫识,口不能言心自知。 坐中清逸校书郎,新有诗声谁过之。 岂知老子殊不浅,可但逐鬼囚蛟螭。 须臾指鼎出佳句,脱略凡韵生新奇。 二生得句不敢吐,鸣声强作秋虫悲。 愯如窘兔避鹰隼,懔如败将收旌旗。 借问舐笔摹者谁,定是盘礴真画师。 退之斯文有妙处,丹青写尽初无遗。 弥明学道如不死,应在衡山深处栖。 端能过我挑诗敌,与君周旋吾敢辞。
题戴崧石鼎联句图
译文:
衡山有个道士,生得一副如熊似豹般的奇伟姿态。夜里他拜访刘生,正好碰上大家在谈诗。一开始他坐在角落,没人注意到他,他虽嘴上不说,但心里明白得很。
在座有一位气质清逸的校书郎,近来诗名远扬,几乎没人能比得上他。可谁能想到这位衡山道士学问一点也不浅,他可不仅仅只会些像驱赶鬼魅、降伏蛟龙之类的法术。
不一会儿,道士指着石鼎吟出绝妙诗句,那诗句摆脱了平凡的韵味,新奇独特。刘生和校书郎这两人虽然也想出了诗句,却不敢轻易说出口,只能勉强发出像秋虫悲鸣般的声音。
他们那模样,就像窘迫的兔子躲避鹰隼一样惊慌,又像战败的将领收起旌旗一样狼狈。
我想问,那个握着笔临摹这一场景的人是谁呢?那一定是一位挥洒自如、技艺高超的真画师啊。
韩愈写的这篇《石鼎联句诗序》文字精妙,而这画作把当时的场景完完整整地展现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如果衡山道士弥明学道真能长生不死,那他应该还在衡山的深处隐居着呢。
他若真能来和我较量诗才,我可不会推辞,定要和他好好周旋一番。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