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斋

元龙湖海豪,盖代声藉藉。 只今观耳孙,才皆万夫敌。 叔兮美无度,伯也古遗直。 当年种玉翁,十袭裹双璧。 期公垂天云,佐郡试戢翼。 尚开柴桑径,引领望三益。 尝闻筑燕台,千里走乐剧。 市骨捐千金,廐乘尽虎迹。 公乃真好事,屣履见逢掖。 定知子舆辈,一笑皆莫逆。

译文:

元龙(陈登)是那具有湖海豪气之人,他在当代声名赫赫、众人皆知。如今看看他的远代子孙,个个才能出众,能敌得过万人。 叔叔啊,他的美好无可限量;兄长呢,有古人那种正直的遗风。当年就如同种下美玉的老翁一样,精心呵护着这两块如璧玉般珍贵的人才。 期望您能如垂天之云般大展宏图,只是暂时在辅佐郡守之位收敛羽翼。您还开辟了如柴桑般(陶渊明归隐之地)的小径,引颈翘望着“三益”之人(可能指三位贤才)。 曾听闻燕昭王筑起燕台,引得千里之外的乐毅(这里可能“乐剧”有误,应为乐毅)前来效力。他用千金去买千里马的骨头,于是马厩里都是良马的踪迹。 您才是真正喜好贤才之人,像古人一样趿拉着鞋子去会见儒者。我料想子舆(一般指孟子)那样的贤才们,见了您都会欣然一笑,彼此心意相通、十分投合。
关于作者
宋代谢薖

谢薖(kē)(1074~1116)字幼盘,自号竹友居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30多岁时参加科举,不第而归,遂淡泊功名之心。常开窗对竹,认为竹劲气节,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君子似之,因号竹友居士。当时,不少文人靠取媚权臣而显贵,而他兄弟二人宁可老死布衣,也不走此邪路,其高节一直为人称许。徽宗政和六年卒(吕本中《谢幼盘文集跋》),年四十三(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一)。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