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复师将游四明用道祖韵作诗赠行

禅宗不减宿一觉,文性还同照一遍。 哑羊岂是一流人,漆瞳烂烂岩中电。 机缘未遇閟金提,云水光中挂衲衣。 定回时起橐𫘞坐,秀句一吐胸中奇。 过我郡斋那听去,衮衮谈玄侵日暮。 西风吹面作新凉,腾装欲指鄞江路。 一庵钱料山幽深,欲抛印绶聊招寻。 倦游归来问无恙,东第飘然正角巾。

译文:

### 翻译 圆复师在禅宗的修行上丝毫不逊色于往昔那些顿悟之人,他的文学才情也如同高僧明照一样出众。他可不是那些对佛法懵懂无知的“哑羊僧”之流,他那漆黑明亮的眼眸,就像岩缝中射出的闪电一般锐利有神。 只是他还没遇到合适的机缘,才华暂时被隐藏,就像金子被埋在地下。如今他身着衲衣,在云光水色之间云游。当他入定归来,时常会像骆驼一般安然端坐,一旦开口吟出美妙诗句,便能将胸中的奇思妙想尽情抒发。 他路过我的郡斋,我哪能让他轻易离去,我们滔滔不绝地谈论玄理,不知不觉就到了日暮时分。西风吹来,带来了阵阵新凉,他已整装待发,打算前往鄞江之路。 鄞江边上的钱料山,有一座幽静深邃的庵堂,我甚至想抛下官职去那里寻访他。等他游历疲倦归来,我定要问问他是否安好,那时他或许正头戴方巾,潇洒地居住在自家东第呢。 ### 注释 这首诗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下面简单解释一下其中一些较难的点,方便你理解: - “禅宗不减宿一觉”:意思是圆复师在禅宗修行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不逊色于以往那些顿悟佛法的高僧。“宿一觉”可能暗指顿悟的境界。 - “文性还同照一遍”:“照”可能指某位文学出众的高僧,说圆复师的文学才情和这位高僧一样好。 - “哑羊”:在佛教里,“哑羊僧”指那些对佛法懵懂无知、不善修行的僧人。这里说圆复师不是这类人。 - “机缘未遇閟金提”:“閟”是隐藏的意思,“金提”可理解为珍贵的才华或机缘。说圆复师还没遇到合适的机缘,才华被暂时隐藏。 - “橐𫘞坐”:“橐𫘞”即骆驼,这里说圆复师入定归来后像骆驼一样端坐。 - “衮衮谈玄”:形容谈论玄理时滔滔不绝。 - “角巾”:一种头巾,古代隐士常戴,这里暗示圆复师潇洒自在的状态。
关于作者
宋代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