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大悲院作

善财叩补陀,大千一弹指。 我行无神足,重趼二百里。 中年逢百罹,所欠但一死。 稽首闻薰王,觊以俗障洗。 鱼山彊赞述,文污梵书庋。 自怜迷本闻,云何见大士。 觉与所觉空,根脱不用耳。 圆融声度垣,变现月映水。 臂目恒河沙,如幻本一理。 以是见观音,文殊亦如是。

译文:

善财童子前往普陀山参拜观音菩萨,在这广大的世界里,一切仿佛都在一弹指间就可达成。可我没有神足通的本领,只能拖着双脚,磨出层层老茧,艰难地行走二百里来到此地。 人到中年遭遇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如今所差的大概就只有一死了。我恭敬地向这充满香气、令人闻之能获薰染的佛礼拜,希望能借此洗去世俗的种种障碍。 我就像在鱼山勉强去赞述佛法一样,自己这浅薄的文字简直是玷污了佛经,只能将其搁置一旁。我可怜自己迷失了本真的听闻之性,又怎么能得见观音大士呢? 能觉与所觉的境界其实都是空的,当六根脱离束缚时,连耳朵都不再是必需的。声音能够圆融无碍地穿透墙壁,就如同月亮的光影倒映在水中,千变万化。 观音菩萨有如同恒河沙数那么多的手臂和眼睛,这一切看似奇幻,实际上都蕴含着同一个道理。凭借这样的感悟去观见观音菩萨,就如同文殊菩萨所证悟的境界一样啊。
关于作者
宋代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