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次东天目山紫阳观梁武初置昭明太子勒碑纪当时恩奖之盛

萧公老寺主,亦复知寻真。 大同筑精舍,招延羽衣宾。 园囿廓数里,严更纷徼巡。 东宫奋鸿笔,纪事传坚珉。 山基半吴境,高与帝所邻。 伟哉古石室,空洞容千人。 当年许远游,自此升玉宸。 至今雪山草,灵苖杂荆榛。 幽池湛寒水,亦说栖龙鳞。 灵物有变化,谁能穷其神。 窥临拟仙去,未信隔两尘。

译文:

萧公是这座古老寺庙的主持,他也懂得探寻那真正的道。 在梁武帝大同年间,这里修筑了精致的房舍,招揽那些身着道袍的宾客。 寺庙的园囿方圆有数里之广,夜晚打更巡逻的人来来往往很是忙碌。 昭明太子挥动如椽大笔,写下纪事文字刻在坚硬的石碑之上。 这山的山脚有一半在吴地的境内,高耸的山峰仿佛与天帝的居所相邻。 那雄伟的古老石室啊,里面空旷得能容纳上千人。 当年有人被允许在此远游修行,从这里得以升入仙境。 直到如今,雪山之上的野草间,灵苗与荆榛相互混杂生长。 幽静的池塘里寒水清澈,据说里面曾栖息着蛟龙。 这神奇的事物有着千变万化,谁又能穷尽它的神奇呢? 我在此处俯瞰观赏,好似自己也能像仙人一样飞升而去,简直不敢相信人间与仙境会有如此大的隔阂。
关于作者
宋代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