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如是观,觉知见闻。 性等太虚,卓然而存。 示其身世,如空忽云。 应缘上洛,寄名李氏。 在龆齓中,俨大乘器。 坐必跏趺,行必直视。 十二落髪,二十受具。 能于诸佛,放身命处。 解衣盘礴,从容笑语。 江西指佛,即心最的。 初亦不然,回首乃识。 如眼照物,了证无惑。 燕坐并汾,声动天壤。 有所问诘,戒莫妄想。 两朝致敬,累召不往。 终不得已,别道以行。 盖视死生,洞若户庭。 出入去来,物莫能撄。 众生拘囚,如蝇唾污。 公如香象,卓立回顾。 摆坏缰锁,自在而去。 公之所养,一至于兹。 人英僧杰,龙章凤姿。 谥曰大达,宪穆之师。
大达国师无业公画像赞
译文:
以这样的观点来观察,就能觉知到所听闻和见到的事物。
心性如同辽阔的太虚,卓然独立地存在着。
展现他的身世,就好像天空中忽然出现的云朵,聚散无常。
顺应因缘来到上洛,暂时寄名在李氏家族。
在儿童时期,就俨然是一个适合修持大乘佛法的根器。
坐下时必定跏趺而坐,行走时必定目不斜视。
十二岁剃度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
能够在诸佛面前,舍弃自身的性命也毫不畏惧。
解开衣衫,随意舒展,从容地谈笑风生。
江西禅派指示佛性,认为即心即佛是最正确的见解。
起初他也不认同,后来回首思考才认识到其真谛。
就像眼睛看清事物一样,完全证悟而不再有疑惑。
他静坐在并州和汾州一带,声名震动天地。
有人前来问法,他告诫莫要产生虚妄的念头。
两朝的帝王都向他表示敬意,多次征召他都不肯前往。
最终不得已,才另选道路前往。
因为他看待生死,就像看透自家的门户庭院一样清晰。
他的出入去来,外物都不能扰乱他。
众生被烦恼束缚,就像苍蝇被唾沫污染无法脱身。
而大达国师就像香象,卓然挺立,回首顾盼。
挣脱了缰绳枷锁,自在地离去。
大达国师所修养的境界,竟然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他是人中英杰、僧中楷模,有着非凡的仪表和气质。
朝廷赐予谥号为“大达”,他是宪穆皇帝的老师。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德洪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