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庵湘山麓,君家湘江尾。 共看湘山云,同饮湘江水。 君有负郭田,饱食骄穉世。 小儿探井臼,大儿了租税。 我独生事拙,𫗴粥每不继。 君如李大夫,时时容乞米。 永怀湖山堂,风物自闲美。 楞严初读罢,篆冷空窗几。 微风拾残红,幽鸟妨春睡。 苍苔满门巷,榆柳阴覆砌。 杖策亦窥园,悠然望层翠。 岁时无营为,祭奠修家礼。 自觉去幼安,正复不远耳。 遥知读此诗,忻然开笑齿。
寄彭景醇奉议
译文:
我在湘山的山麓住着一座小庵,而你家在湘江的末尾处。咱们一同看着湘山上的云朵,也都喝着湘江水。
你有靠着城郭的田地,能吃饱饭,在这幼稚浅薄的世道里生活得悠然自得。小儿子负责打水舂米这些家务,大儿子能够把租税料理得妥妥当当。
可我呢,谋生的本事太差,常常连粥都喝不上。你就像当年慷慨助人的李大夫一样,时不时接济我一下吧。
我常常怀念你家的湖山堂,那里的风景闲适优美。你在堂里刚读完《楞严经》,篆香燃尽,只留下空空的窗户和几案。微风轻轻吹过,拾起了残落的花瓣,林间幽鸟的叫声打扰了春日的睡眠。
青苔布满了门巷,榆树和柳树的树荫覆盖着台阶。你拄着拐杖也会到园子里去看看,悠然地望着那层层翠绿的山峦。一年到头没有什么世俗的营生,只是按照家礼举行祭奠仪式。我觉得你和当年的管幼安相比,也相差不远啦。
我能想象到,你远远地读到我这首诗,一定会欣然露出笑容。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德洪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