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中吴傅朋母夫人王逢原之女也傅朋作堂名养志乞诗为作此

少节暮年名太重,诏书致之坚不动。 当年捧檄良为亲,安知坐中有张奉。 茅容避雨依树丛,旁人夷踞渠独恭。 朝来杀鸡本供母,从教床下拜林宗。 两翁高行今谁继,吴侯作堂深措置。 镜中勋业姑置之,自广其心养其志。 传闻绝似广陵公,从来孟陶风味同。 未能侯门烦倒屐,想见窗户开青红。 夫人年高视听捷,扶持不用如华妾。 十分金叶寿千龄,笑看醉红潮玉颊。

译文:

### 逐句翻译 1. “少节暮年名太重,诏书致之坚不动” 年轻时就有高尚的节操,到了晚年名声更是极大。朝廷下诏书征召他,他却坚定地不为所动。 2. “当年捧檄良为亲,安知坐中有张奉” 当年有人捧着官府的文书去任职,本意是为了奉养双亲。哪知道座位中却有像张奉那样不懂得敬重他人的人。 3. “茅容避雨依树丛,旁人夷踞渠独恭” 茅容在树下避雨,旁边的人都很随意地蹲坐,只有他恭恭敬敬的。 4. “朝来杀鸡本供母,从教床下拜林宗” 早晨杀鸡原本是用来供奉母亲的,由此使得他在床下拜见郭林宗(受到林宗的赞赏)。 5. “两翁高行今谁继,吴侯作堂深措置” 这两位老者(可能指前面提到体现高尚品行的人)的高尚行为如今有谁能继承呢?吴侯(吴傅朋)建造了这座“养志堂”,是经过深思熟虑安排的。 6. “镜中勋业姑置之,自广其心养其志” 那些在镜中(指可能在仕途等方面能看到的)的功勋事业暂且先放在一边,先开阔自己的心胸,培养自己的志向。 7. “传闻绝似广陵公,从来孟陶风味同” 听说吴侯的为人很像广陵公,他和历史上的孟嘉、陶潜一样有着高雅的情趣和风范。 8. “未能侯门烦倒屐,想见窗户开青红” 虽然没能到吴侯的家中去拜访,以至于让他像古人那样倒穿着鞋子来迎接我。但可以想象那堂屋的窗户色彩鲜艳,十分美观。 9. “夫人年高视听捷,扶持不用如华妾” 吴侯的母亲夫人年纪虽然大了,但是视力和听力都很好,不需要像富贵人家的小妾那样去搀扶。 10. “十分金叶寿千龄,笑看醉红潮玉颊” 用十分精致的金叶酒杯为夫人祝寿,祝愿她长命百岁。看着夫人面带笑容,醉酒后红晕染上如玉般的脸颊。 ### 整体解读 这首诗围绕吴傅朋建造“养志堂”一事展开,先列举古代有高尚品行的人物事迹,赞扬吴傅朋效仿古人,注重培养志向而非追逐功名利禄。接着将吴傅朋比作广陵公、孟嘉、陶潜等有高雅风范的人,最后对吴傅朋的母亲进行了祝福,描绘出一幅温馨的祝寿场景。
关于作者
宋代释德洪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