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功名欲致砚磨鐡,桑公人间驹汗血。 五季干戈争夺中,低摧几不保臣节。 又不见相如赋工合骚雅,九重偶有赏音者。 及见但为上林令,断国反在淄川下。 长笑两事俱外物,自怜不是封侯骨。 独爱华亭百袖师,小艇横蓑一竿竹。 久住湘江谙水脉,掲蓬惯看湘西月。 闻道公眠画戟丛,相寻长恨城𬮱隔。 去年卜居城北地,客心每有悲笳碎。 惭愧诗筒走老兵,病眼那容见新制。 老来情绪那忍说,夙瘴乘之觉疲薾。 此生梦幻姑置之,半掩残经香篆灭。 湘中清境享已饫,湘山多情慰心素。 年来更欲学睦州,古寺闭门工织屦。
复和答之
译文:
你没看见那想要获取功名的人,把砚台都磨穿,像桑公那样的人物,如同汗血宝马在人间驰骋。在五代十国战乱纷争、互相争夺的年代里,他曾一度受挫,几乎连臣子的气节都难以保全。
你也没看见司马相如,他的赋作精巧,合乎《离骚》的典雅,恰好遇到了赏识他才华的皇帝。但见到皇帝后,也不过只做了个上林令这样的小官,而在决断国家大事上,他的影响力还不如淄川的一些人。
我不禁放声大笑,这两件事所追求的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我自叹自己没有封侯拜相的命。我唯独喜爱华亭那位身着百袖僧衣的大师,他驾着小艇,身披蓑衣,手持钓竿。他长久居住在湘江,熟悉这里的水情,常常揭开船篷,习惯了看湘西的月亮。
听说您在那画戟林立的官府中生活,我想去找您,却总是遗憾被城墙阻隔。去年我在城北择地而居,客居他乡的心境,常常被悲怆的胡笳声搅碎。
实在惭愧,您派老兵送来了诗筒,可我这病眼哪能承受阅读您新作的负担。人老了,这情绪哪忍心去诉说,旧病趁机袭来,让我感觉疲惫不堪。
这一生就如梦幻一般,暂且把它放在一边吧,我半掩着残破的经书,香炉里的篆香已经熄灭。我在湘中这清幽的环境里已经尽情享受,湘山如此多情,抚慰着我内心的本真。
这些年我更想效仿睦州和尚,在古寺里关起门来专心编织草鞋。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德洪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