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衰不祥忧患变,卧念余生真自厌。 向时衣裓识天香,朅来唾痕余瘴面。 故人诃讥岂忍闻,新交推挤不容喘。 子独心翔异众人,追逐南来不辞远。 重逢难取梦中物,一懽且喜身俱健。 忽忆南荒海外时,敢料北山松下见。 莺唇清滑柳困顿,醉人春色初醇酽。 莫凉香雾满村落,轩包到榻眠山店。 我已归休万事足,但余老眼遮黄卷。 静时颀绍痛诫我,先须从此焚破砚。 念子怀亲渡大江,枝叶行复登淮甸。 分携一语有精神,行藏直使珪无玷。
余自太原还匡山道中逢泽上人与至海昏山店有作
译文:
我从太原返回庐山的途中,在匡山的道路上遇到了泽上人,一同来到海昏的山店,有感而写下此诗。
我这一生遭遇了许多凶险、衰败、不吉祥的事,历经忧患与变故。躺在床上想着自己剩下的人生,内心真的满是厌烦。过去我身着僧衣,能领略到佛殿中的天香,可如今满脸都是被瘴气沾染后留下的痕迹,就像那唾痕一样难看。
旧相识对我的指责讥讽,我实在不忍心去听;新结交的人不断排挤我,让我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只有你心怀高远,与众人不同,不辞辛苦地一路南来追逐我。
我们再次相逢,这种喜悦就像难以从梦中抓取的事物一样珍贵。让人高兴的是,我们两人都还健健康康的。忽然回忆起在南方荒远的海外时的情景,谁能料到如今能在北山的松树下相见。
黄莺的啼鸣声清脆婉转,柳树枝条却显得慵懒无力,醉人般的春色正浓郁醇厚。傍晚时分,清凉的香雾弥漫了整个村落,我们带着行囊来到榻前,在这山店中入眠。
我如今已经归隐,觉得万事都已满足,只是还剩下一双老眼,依旧留恋着那泛黄的书卷。安静的时候,泽上人恳切地告诫我,首先应该把这破旧的砚台烧掉。
想到你心怀亲人渡过了大江,很快就要回到淮甸与亲人团聚。分别之际,我送你一句话,希望你无论出仕还是隐居,都能让自己的品德像美玉一样毫无瑕疵。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德洪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