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中秋同超然鉴忠清三子玩月

三年窜南荒,两过中秋夕。 月不弃覊囚,高义照罅隙。 凛如寝雪霜,但觉炎瘴失。 梦清不敢归,鲸浪溅天白。 中原一转首,心折数弟嫉。 遥知亦念我,看至玉轮侧。 有生穷至此,甘作死生隔。 今年又中秋,气味如夙昔。 筠溪遶茅芦,波影登几席。 危磴通石门,高眺屡顾陟。 空山夜气升,草木正蓊鬰。 超然凛清癯,可即不可及。 华纷落无余,但见霜露实。 三子新间旧,学问川增益。 骏气不受覊,奔颿初伏枥。 人生一大梦,聚散两戏剧。 境岂妍鄙哉,而心自南北。 忽惊西楼高,含光下注射。 林叶动流水,楯瓦粲佳色。 翩然步修径,杖履草露湿。 地坐閴无人,但闻虫唧唧。 清境难抱石,秀句为收拾。 明年当复和,胜践要缀续。 晴阴万里同,世路致欣戚。 付与市朝人,举酒相叹息。 月虽默不言,泾渭视喧寂。

译文:

我被贬到南方荒蛮之地已经三年了,其间度过了两个中秋之夜。月亮并没有嫌弃我这个被囚禁的人,以它高尚的情义照亮了我身处困境的缝隙。月光清冷,就像睡在雪霜之上,让我感觉那南方的炎热瘴气都消失了。我的梦境如此清幽,却不敢回到故乡,因为那海上的巨浪溅起的浪花白得能冲上天空。 一转头望向中原的方向,想起几个兄弟,我内心悲痛不已。我遥想他们也一定在思念着我,和我一样望着月亮,直到月亮西斜。人生穷困到了这般地步,我甚至甘愿承受这生死相隔的痛苦。 今年又到了中秋,那种凄凉的感觉和往昔没什么两样。筠溪环绕着我的茅屋,波光月影都映照在我的桌几和坐席上。沿着高而险的石阶可以通往石门,我多次登高远眺,来回踱步。 空旷的山里夜间的雾气升腾起来,草木长得十分茂盛。超然师面容清瘦,气质凛然,让人觉得可以接近却又难以企及。他就像繁华落尽,只留下了经霜的果实,有着内在的涵养。 鉴忠、清三这三位朋友,新旧情谊交织,学问就像河流一样不断地积累增长。他们意气风发,不受拘束,就像刚刚伏在马槽的骏马,有着无限的潜力。 人生就像一场大梦,聚散离合就如同戏剧一般。环境哪里有美丑之分呢,只是人心有不同的感受罢了。 忽然间,我惊讶地看到西边的高楼之上,月亮散发着光芒向下照射。树林里的叶子被月光映照得如同流动的水,栏杆和瓦片都闪烁着美妙的色泽。 我轻快地漫步在长长的小路上,拄着拐杖,鞋子被草上的露水打湿了。我坐在地上,四周寂静无人,只听见虫子唧唧的叫声。如此清幽的境界难以用石头来保存,只能用优美的诗句把它记录下来。 明年我还会和大家一起吟诗唱和,这样美好的经历要不断延续下去。无论天晴还是天阴,万里之外的月亮都是相同的,只是世间的道路会让人产生欣喜或悲伤的情绪。 这些就交给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吧,他们举杯叹息。月亮虽然默默无言,但它能清晰地分辨出喧嚣与寂静。
关于作者
宋代释德洪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