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株苍烟间,杳然出微径。 相逢知有得,一笑洗孤愤。 萧萧半窗雨,终日满风听。 绿云到巉绝,小立锐清兴。 约公我辈人,发此一区胜。 春工自无私,风力亦强敏。 柳垂拂掠黄,溪作揩磨净。 篱间殿寒梅,吴姬发微哂。 已忻鸟声乐,更爱游丝迥。 余郎妙天下,气与山岳峻。 春光纒肺肠,霁月磨风韵。 诗如画好马,落笔得神骏。 日斜兴未阑,山穷春不尽。 更为明日游,踏遍钟山顶。 旋汲一人泉,峰头煮春茗。
同庆长游草堂
译文:
在那成千上万株树木缭绕的苍烟之间,一条幽深细微的小径悄然出现。我与友人相逢,从彼此的神情便知道定是有所收获,相视一笑,那心中长久以来的孤独和愤懑都被这笑容一扫而空。
窗外细雨萧萧,洒落在半扇窗前,我整日都静听着那满耳的风声和雨声。那浓绿如云的草木蔓延到险峻的山巅,我伫立片刻,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清新的兴致。
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约,一同来发掘这一处的美景。春天的造化本就公平无私,春风的力量也是强劲而敏捷。看那柳树枝条低垂,刚刚抽出嫩黄的新芽,随风轻轻拂动;溪水清澈,就像是被反复擦拭打磨过一般洁净。
篱笆间的寒梅已渐渐凋零,犹如吴地美女露出了微微的浅笑。我已然欣喜于鸟儿欢快的歌声,更喜爱那飘荡在空中的游丝悠悠远远。
余郎才华妙绝天下,他的气概如同山岳般高大峻拔。春光仿佛萦绕在他的肺腑之间,他的风采如同雨后明月般温润。他作诗就如同画一匹骏马,笔锋落下,便能勾勒出骏马的神骏姿态。
夕阳西斜,可我们的游兴却丝毫未减,即便到了山峦的尽头,也感觉这春天的美景还未赏尽。我们相约明天还要继续游玩,要踏遍那钟山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打算马上汲取一人泉的泉水,在山峰之顶煮上一壶春天的香茗。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德洪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