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踪沧海珠,道价压千古。 暮年还东吴,岂不以亲故。 世衰道陵夷,学者例顽鲁。 处处如尘沙,纷然不容数。 但夸谢公子,乃翁堕江渚。 坐令乳臭儿,高论不少惧。 安知覆渔舟,甚媿编蒲履。 大师京国来,秀色见眉宇。 笑谈出流辈,亦自有佳处。 怀亲不能休,饮食忘匙箸。 醉翁乡里贤,安角诵翁语。 人老尚康健,春寒与秋暑。 念之凭高楼,白云入瞻顾。 浩然有归兴,掣肘径驰去。 遥知到螺江,社林闻布谷。 迎门一调笑,讙极但摩拊。 童头想怀橘,衣椹应戏舞。 聊用慰其心,高追古人步。 此诗语散缓,细读有奇趣。 譬如食橄榄,入口便酸苦。 勿示痴道人,被骂吾累汝。
送觉海大师还庐陵省亲
译文:
觉海大师您就像沧海中的宝珠,道德声望足以压倒千古之人。到了暮年您要回东吴去,难道不是因为那里有您的亲人和故旧吗?
如今世道衰微,大道也遭到破坏,做学问的人大多都愚笨迟钝。他们就像处处飞扬的尘沙一样,多得数也数不清。他们只知道夸赞像谢灵运那样的公子,却不记得他的父亲还曾堕江而死。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子,高谈阔论却毫无畏惧之心。他们哪里知道那些翻了渔舟的人,比起编蒲草鞋子的人要惭愧得多。
大师您从京城而来,眉宇间透着清秀之色。您的谈笑都超出了一般人,自然有独特的优点。您思念亲人之情难以休止,吃饭的时候连匙筷都忘了使用。醉翁欧阳修是您家乡的贤才,乡亲们还在吟诵着他的话语。您的亲人年事已高但身体还算康健,经历着春寒和秋暑。您想念他们,常常凭靠着高楼,望着那白云陷入沉思。
您归乡的念头十分强烈,不顾旁人的阻拦径直就启程离开了。我能想象到,您到了螺江的时候,社林里能听到布谷鸟的叫声。您回到家,亲人们会在门口与您打趣欢笑,大家高兴到极点,只是抚摸着您表达喜悦。家中的孩童可能会像陆绩怀橘一样可爱,穿着像桑椹颜色衣服的他们会欢快地嬉戏舞蹈。这一切能稍稍安慰您的思乡之心,您也能追随着古人的脚步。
我这首诗语言松散舒缓,但是细细品读会有奇特的趣味。就好像吃橄榄一样,刚入口的时候又酸又苦。可别把这诗给那些愚痴的道人看,不然他们骂我,还会连累到你呢。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德洪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