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源缚屋矶山侧,庐山对门江水隔。 单丁住山二十年,一等栽田博饭吃。 诸方说禅如纺车,我口钝迟无气力。 屋头枯木自安禅,生铁脊梁钉椿直。 我昔东游曾见之,两颊温然笑涡出。 到今持梦渡杨澜,浪花漫天浩无极。 纷纷衲子饱眠卧,面如栀子衣领白。 年年江北与江南,谁肯端来寻此客。 爱君今人肺肠古,毛骨含秋眼睛碧。 能知此老端往寻,处处好山留不得。 作诗赠君终自愧,君去我留空叹惜。
送充上人谒南山源禅师
译文:
老源禅师在矶山一侧建了座小屋,它正对着庐山,中间只隔着滚滚江水。
他独自一人在这山中修行已经二十年了,和普通农夫一样,靠耕种田地来换取饭食维持生计。
其他地方的人讲禅就像转动纺车一样滔滔不绝,可老源禅师却口拙语迟,不擅长夸夸其谈。
他就像屋前那枯木一样,静静地独自安禅,有着如生铁脊梁般刚直的品性,坚定又沉稳。
我从前向东游历的时候曾经见过他,他那温暖的两颊上还露出了可爱的笑涡。
直到如今,我还常常在梦里渡过杨澜湖,只见湖面上浪花漫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如今那些众多的僧人们,一个个吃饱了就睡大觉,他们面色如同栀子般白净,衣领也白白净净。
一年又一年,他们在江北江南各地四处游走,可又有谁肯诚心诚意地前来寻访老源禅师这样的人呢?
我喜爱你啊,你虽身处当今之世,却有着古人般的古道热肠,毛发间仿佛透着秋意的清爽,眼睛碧绿而明亮。
你能明白老源禅师的可贵,一心前去寻访他,一路上那些美好的山川也留不住你坚定的脚步。
我写这首诗送给你,可终究还是觉得有些惭愧,你即将远去,而我只能留在这里,徒然地叹息惋惜。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德洪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