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怀石门,今日石门去。 双林动曦光,跋河开宿雾。 力微藉古藤,泥软脱芒屦。 风泉白云壑,夜雨青松路。 我生百事废,齿髪行衰暮。 但余爱山心,不逐年华故。 此山甲天下,自昔家吾祖。 峰如青莲花,千叶晓方吐。 烟云浮香色,清凉洗肝腑。 异哉万木间,白塔岿然古。 此老无恙时,超放殊媚妩。 万象供谈笑,大千为戏具。 我曾从之游,绝尘追逸步。 谁云今已亡,塔开全体露。 永怀凭妙观,此意竟凄楚。 那知深林间,聊与故人遇。 电眸霹雳舌,咳唾成妙语。 笔端撼江海,千偈浩奔注。 人间有此客,自可忘百虑。 堂头百衲师,嶷嶷法王辅。 君看说禅口,未肯让前古。 夜阑对昏灯,豪迈激顽鲁。 相逢俱偶然,此生真逆旅。 何当各努力,业已共骑虎。 诗成对轩渠,一笑小天宇。
十二月十六日发双林登塔头晓至宝峰寺见重重绘出庵主读善财徧参五十三颂作此兼简堂头
译文:
### 翻译
十年来我一直心怀去石门山的念想,今日终于踏上前往石门山的路途。
双林寺外晨曦的光芒开始闪动,蹚过河水,驱散了一夜的雾霭。
我体力微弱,只能借助古老的藤蔓攀爬前行,道路泥泞,草鞋都陷在泥里脱了下来。
山风、泉水在白云缭绕的沟壑间奏响,昨夜的雨还残留在青松遮蔽的小路上。
我这一生诸多事情都荒废了,牙齿头发都已显示出衰老之态。
但唯有热爱山水的心,没有随着岁月而改变。
这座山堪称天下第一,自古以来就是我祖上居住的地方。
山峰就像青色的莲花,在清晨刚刚绽放出千万片花瓣。
烟云在山间缭绕,仿佛带着花的香气和色泽,山中的清凉之气洗净了我的肝腑。
奇异的是在万木丛中,一座白塔巍峨古朴地矗立着。
那位高僧还在世的时候,超凡脱俗又潇洒妩媚。
世间万象都能成为他谈笑的话题,整个大千世界仿佛都是他嬉戏的玩具。
我曾经与他一同游历,努力追赶他超尘绝俗的脚步。
谁说他如今已经逝去呢?这白塔仿佛将他的全部风采展露无遗。
我长久地怀念他,凭借着精妙的想象,心中却满是凄楚之情。
哪曾想到在这幽深的树林里,我还能与老友相遇。
他目光如电,言辞如霹雳般犀利,随口说出的话都是精妙之语。
他笔下的文字如江海奔腾,千首偈语如洪流般倾泻而出。
人间有这样的人物,自然可以让人忘却一切烦恼忧虑。
堂头那位身披百衲衣的高僧,高大威严,是佛法的有力辅助者。
你看他讲禅说法的口才,丝毫不逊色于古代的高僧大德。
夜深了,我们对着昏黄的灯火,豪迈的话语激荡着彼此的心灵。
我们的相逢都是偶然,这一生就像一场短暂的旅行。
何时我们能各自努力精进呢?既然已经投身其中,就如同骑上了猛虎不能轻易下来。
写成这首诗后,我们相视大笑,这一笑仿佛让整个天宇都变小了。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德洪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