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蔡州颜鲁公祠堂

开元天宝政多暇,孽臣奸骄浊清化。 尺八横吹入醉乡,国柄倒持与人把。 渔阳番将易汉官,在廷之臣无谏者。 吴绫蜀锦光照眼,更觉霓裳韵和雅。 叛书夜到华清宫,狩吕骨惊天子讶。 二十四城陷同日,长嗟乃尔忠臣寡。 閙传平原城壁坚,穴鼻可以牿牛马。 譬如灔滪屹中流,江势远来波倒射。 吾知守职事主耳,行藏初不较用舍。 公时风姿入睿想,贯日精诚震天下。 我行上蔡黄犬门,惊风急雪吹平野。 娇鸦暮集村不嚣,古祠窈窕连桑柘。 圣朝亦旌异代忠,轩然眉须入图画。 和如戏泚卢杞题,俨若梦令希烈怕。 至今握拳透爪地,想见怒词犹慢骂。 声光自与日月争,事之成败其天也。 此诗我欲扫东壁,入字端宜擘窠写。 便觉云收六合阴,春随喜色生晴野。

译文:

在开元、天宝年间,朝廷政务相对清闲,可奸臣们却骄横跋扈,把清明的政治风气都搅浑浊了。宫廷里,人们拿着尺八横吹,沉醉在这享乐的氛围中进入醉乡,国家大权就这么被随意地交到了奸臣手中。 渔阳那些番族将领轻易地取代了汉族官员,而朝廷里的大臣们却没有一个出来劝谏。宫廷中,吴地的绫罗、蜀地的锦缎光彩夺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那《霓裳羽衣曲》更是听起来韵律和谐优雅。 然而,叛乱的文书在夜里传到了华清宫,天子和大臣们都惊恐万分,大为惊讶。就在同一天,二十四个城池都沦陷了,天子只能长叹,感慨像这样的危难时刻,忠诚的臣子实在是太少了。 人们纷纷传说平原城城墙坚固,甚至夸张地说城墙的垛口都可以拴住牛马。颜鲁公就如同那屹立在江中的滟滪堆,江水从远方汹涌而来,却只能被它阻挡得波浪倒射回去。 颜鲁公只知道恪守职责,一心侍奉君主,他的行动和隐退从来都不考虑自己是否被重用或舍弃。当时,他的风采和英姿常常出现在皇帝的想象中,他那如日光般的精诚之心震撼了天下。 我来到上蔡的黄犬门,狂风裹挟着急雪,吹过空旷的原野。黄昏时分,娇弱的乌鸦聚集在村子里,村子一片寂静。那古老的颜鲁公祠堂隐藏在幽深之处,与桑柘树林相连。 本朝也对前代的忠臣进行表彰,颜鲁公那气宇轩昂的模样被画成了图画。画中的他,就像当初戏耍朱泚、题诗讥讽卢杞时那样从容温和,又像梦中叱令李希烈害怕时那样威严庄重。 直到现在,人们还能想象到他握拳透爪的愤怒场景,仿佛还能听见他愤怒斥责的叫骂声。他的声名和光辉足以与日月争辉,事情的成败或许是由上天决定的吧。 我真想把这首诗题在这祠堂的东墙上,这字最好用擘窠大书来写。这样一来,就好像乌云消散,天地间的阴霾都被扫除,春天随着喜悦的气色在晴朗的原野上降临了。
关于作者
宋代释德洪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