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延之亿送伴高丽人归国

九州遗迹皆禹功,高丽之通自元丰。 元丰圣人汤勇智,远交欲断匈奴臂。 越裳九译何自来,轺车不动丽人至。 至今航海输国珍,稽首朝正礼甚驯。 吾皇寤寐率昭考,宠以大国升为宾。 海上凌秋潮信熟,去凭贾客船如屋。 诏书拣选尚书郎,持节送之恩意缛。 东夷北敌世为邻,久苦诛求夷甚贫。 愿归筦钥事天子,厌以形势初无因。 颇闻天骄国方扰,种落攻之天所讨。 附书凭子问三韩,畏头畏尾何时了。 天兵吊伐那可期,幽燕本自吾遗黎。 请将鸭绿酿为酒,来犒王师古北口。

译文:

九州大地上的众多遗迹,都是大禹治水等功绩的体现。高丽与我们大宋的交往,是从元丰年间开始的。 元丰年间的圣上,有着商汤般的勇敢与智慧,他想通过与远方国家交好,来切断匈奴的臂膀(即采用外交策略削弱北方势力)。就像古代越裳国经过多次翻译才来朝贡一样,如今不用我们的使者车马劳顿,高丽人就主动前来了。 从那时到现在,高丽人航海送来他们国家的珍宝,恭敬地行朝拜之礼,礼数十分恭顺。 当今皇上日夜都遵循先帝的意志,以大国之礼将高丽提升为尊贵的宾客。 秋天到了,海上的潮汐规律熟悉,高丽使者回去可以凭借像房屋一样大的商船。 皇上下诏书精心挑选了尚书郎赵延之,让你持着符节护送他们,给予的恩宠和礼数十分丰厚。 东边的高丽和北方的敌国世代为邻,高丽长久以来苦于北方敌国的搜刮索取,十分贫困。他们曾想归顺我大宋,将自己国家的控制权交给天子,但因为地理形势等原因,当初未能实现。 我听说北方的天骄之国如今正陷入动乱,他们内部部落相互攻伐,这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 我托你捎信去问问三韩(指代高丽),他们总是畏首畏尾、犹豫不决,这种状态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 朝廷的军队出征讨伐北方敌国的时机难以预料,但幽燕地区的百姓本来就是我们大宋的遗民。 请你们把鸭绿江的水酿成美酒,到时候来古北口犒劳我们大宋的军队。
关于作者
宋代赵鼎臣

[约公元一一0一年前后在世]字承之,卫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建中靖国初前后在世。工诗,才气飘逸,记问精博。自号苇溪翁。元佑间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尝往来大名、真定间,与苏轼、王安石诸人交好,相与酬倡,故所作具有门迳,能力追古人。鼎臣本著有文集一百二十卷,其孙纲立刊於复州,至四十卷而止。今则仅存竹隐畸士集二十卷,《四库总目》系辑搜所成。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