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宝应寺分咏古迹探得颜鲁公戒坛碑以坛字为韵

鲁公虹气胸中蟠,发为心画妙笔端。 严如礼乐陈太庙,肃若朝会罗千官。 想见诮杞叱希烈,不忧米罄无晨餐。 曩凭熊轼守此土,浮屠受戒升高坛。 手磨苍珉纪岁月,大书深刻期不刓。 至今父老见必拜,尚余堕泪碑斓斑。 争摹墨本走四海,购求不惜千金殚。 挂之虚堂拂尘壁,凛然六月阴风寒。 岂惟贼臣敛衽避,厉鬼不得神其奸。

译文:

颜鲁公(颜真卿)那如虹般的浩然正气在他胸中盘绕,化为精妙的书法从笔端流出。 他的字严谨得如同在太庙中陈列的礼乐,肃穆得好似朝廷朝会时排列的众多官员。 可以想象他讥讽卢杞、斥责李希烈时的情景,那时的他丝毫不担忧家中米粮耗尽,吃不上早饭。 从前他曾乘车来此任职,当地僧人举行受戒仪式登上高台。 他亲手磨制青石,刻下文字记录岁月,大字深刻,期望这些字迹永不磨灭。 直到如今,当地的父老乡亲见到这碑必然会下拜,就如同人们对着羊祜的堕泪碑,碑上还留存着斑驳的痕迹。 人们争着临摹碑帖的拓本,这些拓本流传到四海各地,大家购买时不惜花费千金。 把拓本挂在空荡荡的堂中,拂去墙壁上的灰尘将它安置,即使在六月天,也会让人感觉有一股阴森的寒意。 这碑帖的正气不仅能让贼臣恭敬回避,连厉鬼也无法施展它的奸邪手段。
关于作者
宋代谢逸

谢逸(1068-1113,一说1010-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生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汪革、谢薖同学于吕希哲,刻苦磨砺,诗文俱佳。两次应科举,均不第。宋徽宗赵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终老于故土,年四十五。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