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一二首 其九八

天得一,斗牛女虚危室毕。 地得一,草木山河并土石。 君得一,上下四维无等匹。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明光的历。 有欢荣,有愁戚。 或冤亲,或顺逆。 富且贵,贫且乞。 万样千般谁运为,空谷之声随应出。 鸳鸯绣了任君看,不露金针太绵密。 褒禅奉劝各回头,莫待临行却啾唧。 识取摩诃般若光,万古悠悠是今日。

译文:

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禅理,以下是较为通俗的现代汉语翻译: 天若得到了那“一”(代表道、根本等),就有了斗、牛、女、虚、危、室、毕等星宿布满天空。 地若得到了那“一”,便拥有了草木、山河以及土石等万物。 君主若得到了那“一”,上下四方就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存在。 世间万象纷繁复杂,就像在光影中一一呈现,而有一颗圆满明亮的心,它的光辉清晰闪耀。 生活中,有欢喜荣耀的时候,也有忧愁悲戚的时刻。 人和人之间,有的是冤仇敌对,有的是亲密亲人;有的事情顺遂心意,有的事情却处处受阻。 有人富贵显达,有人却贫穷潦倒只能乞讨为生。 这千变万化、各种各样的情形是谁在操控呢?就如同空荡荡的山谷中,声音随着回应自然地发出。 就好像把鸳鸯绣品拿给你看,但却不告诉你刺绣的针法,这其中的奥秘十分绵密难以捉摸。 我在这里诚恳地奉劝大家都回心转意,不要等到临终之时才唉声叹气、悔恨不已。 要认识领悟到那伟大的般若智慧之光,从古到今,其实都是当下这一刻啊。
关于作者
宋代释清远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