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画

梦泽正天寒,南峰带秋色。 诗人句不尽,余意传粉墨。 年来两眼昏,吏牍苦侵迫。 明窗展横素,刮膜谢砭石。 往时蓬莱宫,图画灿东壁。 拾遗老阴峭,思训丽春碧。 经年一过眼,行绕不暇食。 太行逢李生,笔势妙思索。 未成真营丘,不俗已高格。 安得十万钱,尽致鹅溪白。 不须念衣裘,䃜灰日滋殖。 写我江湖心,浩荡满千尺。

译文:

云梦泽正值天寒地冻之时,南面的山峰笼罩着一片秋意。诗人纵然有妙笔生花,也难以将这景致的韵味完全用诗句描绘出来,于是将那无尽的意趣寄托在了画作之中。 这些年我的双眼变得昏花,又被官府的公文所困扰、逼迫。如今在明亮的窗前展开这横幅画卷,它就像能刮去眼膜的良药,让我忘却了病痛与烦恼。 过去在蓬莱宫中,墙壁上挂满了灿烂的图画。有像杜甫那样笔力苍劲的画作,也有李思训笔下绚丽如春的碧水青山。当年我一年里都能多次观赏这些佳作,围着它们观赏,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在太行山遇到了李生,他笔下的画,笔势精妙,充满了巧思。虽然他还没能达到李成(号营丘)那样的境界,但画作已超凡脱俗,格调高雅。 我怎样才能筹到十万钱,去买来大量的鹅溪绢呢?不用再去考虑添置衣裘了,就让烤火的炭灰越积越多吧。我只盼着能用这些绢,让李生画出我心中那浩渺的江湖情,让那浩荡的江湖之意在画中满溢千尺。
关于作者
宋代李昭玘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任徐州教授。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自秘书省正字除校书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五)。通判潞州,入为秘书丞、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出知沧州。崇宁初,入党籍,居闲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钦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有《乐静集》三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李昭玘诗,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陆心源藏抄本(简称清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补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