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流笔墨戏,好句亦时得。 譬如世佳人,不必须倾国。 我行百城时,所至不暖席。 默求支许流,常叹暮云碧。 阿师有典刑,一见我心释。 根源师璨可,余事窥元白。 丛林半良窳,初若泗滨石。 欲出金玉音,不妨聊考击。 致远或恐泥,落华反枯寂。 口边白醭去,愿子师古昔。
元辉上人喜赋诗作东坡字萧然有出尘之姿渠亦用韵有作且乞诗为别因再次韵赠之
译文:
这首诗不是古诗词,而是一首古体诗。下面是它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内容:
禅门中人进行笔墨创作当作游戏,有时也能写出绝妙的诗句。这就好比世间的佳人,不一定非要拥有倾国倾城的容貌。
我四处云游历经百座城邑,每到一处都无暇暖热坐席。默默寻觅着如支遁、许询那样的人物,常常对着暮云感慨。
元辉上人你有值得效仿的典范风采,我一见到你内心的烦忧就消散了。你的修行根源如同僧璨、慧可,日常的诗文创作也能窥见元稹、白居易的风采。
如今丛林中的僧众良莠不齐,起初就像泗水边的石头。若想发出金玉般的声响,不妨去敲击试炼。
但过于追求高远可能会陷入困境,只注重浮华反而会变得枯寂。希望你能去掉嘴边无谓的空谈,以古人作为自己的师法对象。
关于作者
宋代 • 饶节
饶节(一○六五~一一二九),字德操,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少业儒,以诗游谒仕宦间。神宗时曾致书曾布,议论新法不合。后落发为僧,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驻锡杭州灵隠寺,晚年主襄阳天宁寺,又居邓州香严寺。为青原下十四世,香严海印智月禅师法嗣。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六十五。诗属江西诗派,有《倚松集》十四卷(《宋史·艺文志》),已佚。《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倚松集》二卷,有南宋庆元五年(一一九九)刻本(今残存八叶,藏上海图书馆),世以抄本流传。事见清光绪《抚州府志》卷八三,《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饶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倚松诗集》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抄本(简称朱本)、吴允嘉抄本(简称吴本)。新辑集外诗和断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