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台诗

五马胸中足丘壑,驻车决遣有余乐。 似言新广青原台,不减滕王旧江阁。 滕王阁下当年路,静中怀抱时来去。 闻说青原比像间,表里江山便知处。 使车时此携佳宾,与人同乐不同群。 倚栏自得新诗句,矫首长怀古道人。 青原亲见曹溪祖,渠有儿孙住山斧。 问公何处见青原,杳杳飞鸿掠云去。

译文:

太守大人胸中自有如丘壑般的高远见识和不凡气度,停下马车处理政务,也能从中获得无尽的乐趣。 他好像在说,新近扩建的青原台,丝毫不逊色于当年那闻名的滕王阁。 想当年,我也曾多次走过滕王阁下的那条路,在宁静之中,内心的思绪常常随着时光来来去去。 听闻青原台和滕王阁很相似,站在台上,里外的江山美景便一目了然。 太守大人时常带着嘉宾来到这里,和众人一同享受欢乐,却又有自己独特的雅趣。 他倚靠在栏杆上,自然地吟出新的诗句,昂首远望,心中深深怀念着那些秉持古道的人。 青原行思禅师曾亲自拜见曹溪惠能祖师,他还有许多有作为的弟子在山中修行传道。 有人问太守大人从何处领悟到青原台的真谛,而太守大人却如同那悠悠远去、掠过云端的飞鸿,不做回应,让人难以捉摸。
关于作者
宋代饶节

饶节(一○六五~一一二九),字德操,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少业儒,以诗游谒仕宦间。神宗时曾致书曾布,议论新法不合。后落发为僧,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驻锡杭州灵隠寺,晚年主襄阳天宁寺,又居邓州香严寺。为青原下十四世,香严海印智月禅师法嗣。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六十五。诗属江西诗派,有《倚松集》十四卷(《宋史·艺文志》),已佚。《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倚松集》二卷,有南宋庆元五年(一一九九)刻本(今残存八叶,藏上海图书馆),世以抄本流传。事见清光绪《抚州府志》卷八三,《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饶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倚松诗集》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抄本(简称朱本)、吴允嘉抄本(简称吴本)。新辑集外诗和断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