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兰一首

往作兰溪游,步屧出林麓。 溪头小雨竟,溪水澹文縠。 婵嫣几丛秀,临流自结束。 曲折访丛底,初不露芬馥。 归休行结佩,薄采未盈匊。 时遵微径间,幽然感清淑。 年来蚕自缚,投迹先拟足。 不意淟涊中,见此二孤竹。 威威耐寒苦,绎绎辈杞菊。 似是溪头裔,相逢慰烦促。 一日不见之,鄙吝生眉目。 故将应书手,抱瓮助长毓。 孤根著土深,稍稍树支族。 看渠吐胸中,一洗桃李俗。

译文:

我曾经到兰溪游玩,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出山林。溪头的小雨刚刚停歇,溪水波光粼粼,好似轻柔的皱纱。 几丛兰花姿态柔美秀丽,在溪边好像特意打扮过一样。我沿着曲折的小路探寻到兰丛深处,一开始并未闻到它的芬芳。 游玩归来想要采兰佩戴,只采了一点点还不满一捧。我时时沿着小径漫步,清幽的兰香让我深深感受到它的美好与高洁。 近年来我就像被蚕茧束缚,早早选定了自己安身之处。没想到在这污浊的环境里,能见到这两株如孤竹般的兰花。 它们威严地忍受着寒冷与困苦,如同杞菊一样坚韧地生长。它们好似是溪头兰花的后代,与它们相逢让我烦闷的心得到慰藉。 一天见不到它们,我的内心就生出许多庸俗的念头。所以我就用原本握笔的手,抱着水瓮来帮助它们茁壮成长。 它们的根深深扎进土里,渐渐繁衍出了更多的兰株。我期待着看它们吐露芬芳,一扫桃李那种俗气。
关于作者
宋代饶节

饶节(一○六五~一一二九),字德操,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少业儒,以诗游谒仕宦间。神宗时曾致书曾布,议论新法不合。后落发为僧,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驻锡杭州灵隠寺,晚年主襄阳天宁寺,又居邓州香严寺。为青原下十四世,香严海印智月禅师法嗣。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六十五。诗属江西诗派,有《倚松集》十四卷(《宋史·艺文志》),已佚。《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倚松集》二卷,有南宋庆元五年(一一九九)刻本(今残存八叶,藏上海图书馆),世以抄本流传。事见清光绪《抚州府志》卷八三,《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饶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倚松诗集》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抄本(简称朱本)、吴允嘉抄本(简称吴本)。新辑集外诗和断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