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鉴中同结社,一微尘里共安居。 释迦弥勒无门入,不到到者真丈夫。 大丈夫汉,撩著便知来由,不为分外。 若更拟议踌躇,何啻云泥万里。 所以道十五日已前点即不到,十五日已后到即不点。 且道点即是,不点即是。 长因虎啸风生处,记得龙吟雾起时。
偈二十四首 其一九
译文:
在那如大圆镜般澄明的境界里,大家一同结成修行的社团;在极其微小的一粒尘埃之中,共同安住生活。就算是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在这样的境界面前也好像找不到门径进入。而能够抵达这难以抵达之境的,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真正的大丈夫,稍微接触就能知晓事物的来龙去脉,不会有额外的非分之想。要是还在那里迟疑不决、反复思量,那就和真正的境界相差得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一样,有万里之遥。
所以说,十五日之前,就算有人来点醒你,你也难以真正到达那境界;十五日之后,就算你到达了那境界,也无需他人来点醒。可究竟是需要点醒对呢,还是不需要点醒对呢?
常常因为听到老虎咆哮、狂风骤起的时刻,便会想起蛟龙吟啸、云雾涌起的情景。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守卓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懃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所附介谌撰《行状》,《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守卓诗,以《语录》中《偈颂》部分编为第一卷,散见书中者辑为第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