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门一句,明明独露。 孰辨端倪,胡为指注。 指注不真,镜像空尘。 空尘何立,镜像谁入。 当机则应,头头非剩。 触处俱宣,句句通玄。 门门宾主,互正互偏。 含容透脱,千江一月。 无在不在,谁憎谁爱。 焕尔既明,森然不碍。 不碍既明,金刚眼睛。 穷幽测显,神妙体灵。 妙灵不住,无生不生。 是宜超越,所以纵横。
宗门一句
译文:
禅宗的这一句妙语啊,清晰明白地独自展露出来。
可谁能辨别出它的头绪和微妙之处呢,又为何要去妄加指点注释。
若妄加指点注释,那就不是真实的领悟,就如同镜中的影像、空中的尘埃。
空中的尘埃又如何能立足呢,镜中的影像谁又能真正进入其中。
面对当下的机缘就应当有所回应,处处都恰到好处,没有多余。
所到之处都能将这妙理宣扬,每一句话都通达玄妙之境。
各个法门之中,宾主的角色相互交替,有时相互纠正,有时又有所偏向。
能够包容一切,超脱自在,就像千条江水中都映照着同一轮明月。
它无处不在,又有谁会去憎恶或喜爱呢。
一旦这道理焕然而明了,森罗万象也不会成为阻碍。
当不被阻碍的道理明晰之后,就拥有了如金刚般的敏锐洞察之眼。
能够探究幽深之处,测度明显之象,这是多么神妙灵动的本体。
这神妙灵动不会停留,没有所谓的生起也没有不生起。
正因如此就应该超越一切束缚,所以能够纵横自在。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守卓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懃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所附介谌撰《行状》,《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守卓诗,以《语录》中《偈颂》部分编为第一卷,散见书中者辑为第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