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之和予虾蟆短调再作之因以策事

虾蟆何为者,痱磊盎于背。 人言怀土虫,弃去俄复在。 昔有系青缯,酉阳志其怪。 尝观三物图,副以蝍蛆带。 相持莫先动,含毒相屠脍。 端欲兄龟龙,未肯弟孔翠。 俳语解人颐,子阳妄尊大。 慎勿离窟穴,旁午元五辈。 东行犯日忌,束缚非其罪。 倘有切玉刀,甘心脂鼎鼐。 平生不下筯,实惮背脊疥。 何必食马肝,前修有明戒。 愿君勿嘲诮,微命其可贷。

译文:

蛤蟆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它背上满是一个个像痱子疙瘩般的凸起。 人们都说它是眷恋故土的虫子,你把它赶走,一会儿它又回来了。 从前有人用青色的丝帛捆绑蛤蟆,《酉阳杂俎》记载过这样怪异的事儿。 我曾经看过《三物图》,上面画着蛤蟆还配有蜈蚣。 它们对峙着谁也不敢先动,各自含着毒,都想把对方当作盘中餐。 蛤蟆啊,它还想以龟龙为兄长,却不肯把孔雀翠鸟当作小弟。 关于蛤蟆的诙谐话语让人笑掉大牙,就像公孙述狂妄地自称为帝。 你可千万不要离开自己的洞穴,周围有很多危险在等着呢。 要是你向东出行冲犯了日忌,那被人束缚可就不是你的罪过了。 倘若真有能切玉的宝刀,它甘愿成为鼎鼐里的膏脂。 我平生都不会对它动筷子,实在是忌惮它背上那像疥癣一样的疙瘩。 何必非要去吃马肝呢,前代的贤达已经有明确的告诫。 希望你别再嘲笑蛤蟆了,它那微小的性命或许就能够被宽赦啦。
关于作者
宋代洪刍

洪刍,字驹父,南昌(今属江西)人。与兄朋,弟炎、羽并称“四洪”。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入党籍,贬谪闽南。五年,复宣德郎。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官谏议大夫(清《江西通志》卷一三四)。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坐事长流沙门岛(《玉照杂志》卷四),卒于贬所。有《老圃集》一卷及《豫章职方乘》、《后乘》等(《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卷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老圃集》二卷,光绪二年朱氏惜分阴斋校刊本辑有补遗。 洪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鲍廷博批校清抄本(简称鲍校本,藏山东省图书馆),洪汝奎《晦木斋丛书》辑朱氏惜分阴斋本(简称朱本,藏江西省图书馆)。集外诗部分,重行搜辑,编为第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