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辞

冻云不凝层冰活,阿香推车上空阔。 龙蛇梦惊鳞甲暖,霰雪影断清光夺。 玉帝手持发生机,驰召东风俾回斡。 东风驾言正月头,先驱持律吹九州。 劳苦万物抱憔悴,嘘呵太和如汗流。 草根暖回土膏动,僵冷尽起寒威收。 习习熙熙远相属,原隰龙鳞吹小绿。 韶光渐深人不知,但见新新自相续。 珠玑零露日缤纷,要助东风力作春。 向使不来慰枯槁,正应合抱皆樵薪。 眼明初破玄冥黑,咄嗟万物回颜色。 何但桃李著荣华,未遗兔葵并燕麦。 万物之命悬东风,谁云兰台敢争雄。 披襟受之不容易,群公不有归我公。 我公人英国尚父,代天与天通肺腑。 夔龙土苴直唾弃,有作自令物鼓舞。 为时生公岂非天,身任重大宁偶然。 气压千官山不动,德行四海春无边。 东风功成看万汇,雨露涵濡宁惜费。 我公经纶亦如春,惠养元元作元气。 万口祝公如一辞,愿公颜朱髪常黟。 那知东风共无边,年年会与青春期。

译文:

### 逐句翻译 - **冻云不凝层冰活,阿香推车上空阔**: - 天空中凝结的冻云不再凝聚,厚厚的冰层开始松动,仿佛有了生机。传说中掌管雷车的阿香,推着车子行驶在空旷的天空之上。 - **龙蛇梦惊鳞甲暖,霰雪影断清光夺**: - 冬眠的龙蛇从睡梦中惊醒,它们的鳞片也感受到了暖意。纷纷扬扬的霰雪停止飘落,其影子消散,而清朗的光芒似乎也被某种力量夺去,暗示着天气即将转变。 - **玉帝手持发生机,驰召东风俾回斡**: - 玉帝手中掌握着万物生长的生机,他急忙派遣使者去召唤东风,让东风回转乾坤,带来春天的气息。 - **东风驾言正月头,先驱持律吹九州**: - 东风在正月初就驾着云而来,它的先驱使者带着节气的规律,吹拂着整个九州大地。 - **劳苦万物抱憔悴,嘘呵太和如汗流**: - 经历了寒冬的万物疲惫不堪、憔悴枯槁,东风像温暖的气息一样呵出祥和之气,如同汗水流淌般滋润着万物。 - **草根暖回土膏动,僵冷尽起寒威收**: - 草根感受到了温暖,土地也变得松软肥沃,有了生机。那些被冻僵的生物都开始复苏,寒冷的威力渐渐收敛。 - **习习熙熙远相属,原隰龙鳞吹小绿**: - 东风轻柔而和暖,源源不断地吹拂着。原野和低湿的地方,像是被东风吹出了一片片小小的绿色,如同龙鳞一般。 - **韶光渐深人不知,但见新新自相续**: - 美好的春光渐渐浓郁,人们却没有察觉到。只是看到新的生命不断地接续生长。 - **珠玑零露日缤纷,要助东风力作春**: - 像珍珠一样的露珠每天纷纷扬扬地洒落,它们也要帮助东风努力营造出春天的景象。 - **向使不来慰枯槁,正应合抱皆樵薪**: - 假如东风不来抚慰这些枯萎的草木,那么那些原本可以长成合抱粗的大树,也只能被当作柴薪砍伐了。 - **眼明初破玄冥黑,咄嗟万物回颜色**: - 东风初来,一下子打破了冬天玄冥神带来的黑暗。转眼间,万物都恢复了生机,焕发出光彩。 - **何但桃李著荣华,未遗兔葵并燕麦**: - 东风带来的生机不仅仅让桃李盛开,展现出艳丽的光彩,就连兔葵和燕麦这些普通的植物也没有被遗忘,同样获得了生长的机会。 - **万物之命悬东风,谁云兰台敢争雄**: - 万物的命运都掌握在东风手中,有谁还能说兰台(泛指文人雅士聚集之处)能与东风一争高下呢? - **披襟受之不容易,群公不有归我公**: - 能够敞开胸怀接受东风的恩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众人不把功劳归于别人,而都归于我所敬仰的这位大人。 - **我公人英国尚父,代天与天通肺腑**: - 我所敬仰的这位大人,他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如同周朝的吕尚(姜子牙,尊称尚父)一样。他能够代天行事,与上天心心相印。 - **夔龙土苴直唾弃,有作自令物鼓舞**: - 他把像夔、龙(传说中上古的贤臣)那样的功绩都看作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不屑一顾。他有所作为,自然能让万物欢欣鼓舞。 - **为时生公岂非天,身任重大宁偶然**: - 这位大人应时而生,难道不是上天的安排吗?他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这怎么会是偶然的呢? - **气压千官山不动,德行四海春无边**: - 他的威严气势让众多官员敬畏,如同高山一样不可动摇。他的德行像春风一样,滋润着四海,没有边际。 - **东风功成看万汇,雨露涵濡宁惜费**: - 东风完成了使命,看着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上天降下的雨露滋润着万物,毫不吝啬。 - **我公经纶亦如春,惠养元元作元气**: - 我所敬仰的这位大人治理国家的才能就像春天一样,他爱护百姓,让百姓成为国家的元气所在。 - **万口祝公如一辞,愿公颜朱髪常黟**: - 众人异口同声地祝愿这位大人,希望他容颜红润,头发永远乌黑。 - **那知东风共无边,年年会与青春期**: - 人们哪里知道,东风带来的生机是无边无际的,每年都会与青春的气息一同到来,也祝愿大人如同东风一样,永远充满活力。 ### 整体理解 这首诗以东风带来春天、唤醒万物为引子,将东风的功绩与一位德高望重、治理有方的大人相类比,赞美了大人的才能和德行,表达了人们对大人的敬仰和祝福之情。
关于作者
宋代毛滂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