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华经赞

心为工师笔斤斧,巧取莲花以为材。 愿力基构次第崇,一刹那间能事毕。 菩萨众星佛孤月,歘然出现此土中。 种种说法利群生,一一慈悲大方便。 如父诱子出火宅,如主导商移宝城。 如雨灌溉药品殊,花实根茎同一长。 获普门通靡不应,道与非道对病药。 过现未来佛所说,不增不减悉如是。 宝积如来为证明,嶪岌巍峩分半座。 此塔彼塔两现前,非一非二叵思议。 谁将手擎至感慈,八万四千真塔様。 无碍光从无纵出,徧非非想无间处。 疑情照脱罪垢空,同证一乘无上觉。 有如不信视龙女,八岁何知顿成佛。 时不待人勿后悔,速向塔前勤懴礼。

译文:

这是一首对《法华经》进行赞颂的诗,以下是翻译: 人心就如同技艺高超的工匠,手中的笔就像是斤斧一样。它巧妙地选取莲花作为材料,凭借着虔诚的愿力来搭建根基,让佛法的架构依次高耸。在极短的瞬间,所有的事功就已经完成。 菩萨们就如同众多繁星,而佛就像是那一轮孤月。它们忽然出现在这片土地之上,以种种不同的方式宣说佛法,来利益芸芸众生。每一种说法都充满了慈悲,是极为方便的度化之法。 这就如同父亲诱导孩子走出那充满危险的火宅,又好似向导引领商人们前往那充满珍宝的城池。就像雨水灌溉各种不同的药草,无论花朵、果实、根茎都一同生长。 修行者获得普门圆通的境界,没有什么不能感应。无论是正道还是非道,都能针对不同的“病症”给出相应的“药方”。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的法,既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都是如此真实不虚。 宝积如来为此作出证明,威严庄重地分出半座。此塔和彼塔同时出现在眼前,它们既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实在是不可思议。 是谁用手擎起这至感慈悲之物,呈现出八万四千种真正的塔的模样。那无碍的光明从无尽之处散发出来,遍布到连非想非非想天这样的境界,没有任何间隔之处。 疑惑的情感被这光明照破,罪垢也随之清空,众人一同证得一乘无上的觉悟。 如果有人不相信,那就看看龙女,她年仅八岁,又懂得什么呢,却能顿时成佛。 时光不会等待人,不要到时候后悔,赶快到塔前勤奋地忏悔礼拜吧。
关于作者
宋代邹浩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