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天童新和尚

中峰深且寒,欹接海边岛。 松凋不死枝,花坼未萌草。 飞瀑吼蛟宫,幽径分鸟道。 伊余空寂徒,浮光寄枯槁。 冥游天地间,谁兮可寻讨。 孤立云霞外,谁兮可长保。 兹来仁者来,还称太白老。 荷策扣岩扃,重席展怀抱。 示我商颂清,休夸郢歌好。 报投惭抒辞,难以论嘉藻。

译文:

天童山的中峰幽深又寒凉,它倾斜地连接着海边的岛屿。 松树虽有枝叶凋零,但仍有不死的枝干;花儿绽放,连那尚未萌发的草似乎也受到了生机的感召。 飞泻而下的瀑布好似在蛟龙的宫殿旁怒吼,那幽静的小路如同鸟儿飞行的轨迹般蜿蜒曲折。 我只是个追求空寂的人,将如浮光般的人生寄托在这枯槁之躯上。 我在天地间如梦幻般游荡,又有谁值得我去寻觅探讨呢? 我独自站立在云霞之外,又有谁能长久地陪伴保护我呢? 如今这位有仁德的和尚到来,他的风采可与太白金星般的老者相媲美。 他手持竹杖叩响那山间的石门,在重重席子上展开自己的心怀。 他给我展示如同《商颂》般清雅的诗文,就别再夸赞郢都歌谣的美妙了。 我惭愧自己写不出好的言辞来回赠,实在难以用华丽的辞藻来回应这份情谊。
关于作者
宋代释重显

释重显(九八○~一○五二),字隐之,俗姓李,号明觉大师,遂宁(今属四川)人。早年于益州普安寺出家,以释仁铣为师。出游荆渚间,又北游至复州,从北塔祚禅师学五年。真宗天禧中至灵隐(《三宝赞》自序),滞留数年,后主明州雪窦寺。仁宗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有《祖英集》两卷、《瀑泉集》、《拈古集》各一卷。《禅林僧宝传》卷一一有传。 重显诗,据《四部丛刊续编》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祖英集》、《颂古集》为底本。《祖英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颂古集》校以元至正二年大明寺住持释海岛刊本(简称元刊本),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