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寺二首 其一

路上中峰势屈盘,尘埃踪迹到终难。 秋杉影射经窗冷,夜浪声摇睡榻寒。 云过闲轩香篆润,日移幽砌藓痕干。 吟余静立凭栏久,极目长江水渺漫。

译文:

在这通往梵天寺的路上,那位于中央的山峰蜿蜒曲折地盘绕着,想要摆脱尘世的纷扰,寻着踪迹来到这里实在是太难了。 秋天里,杉树的影子投射在诵经的窗户上,让这窗边都添了几分清冷;夜晚,浪涛的声音摇撼着我的睡榻,带来阵阵寒意。 云朵飘过那安静的轩室,使得室内点燃的香篆都浸润了水汽;太阳移动,照在幽静的台阶上,让那苔藓的痕迹渐渐变干。 我吟诗之后静静地站立在栏杆旁许久,极目远眺那长江,江水浩浩渺渺、漫无边际。
关于作者
宋代释智圆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为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谥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著,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为底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