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武康小山法瑶师旧居

至道不可状,至理杳无名。 万汇丧其源,出没何营营。 忽焉生法瑶,研虑还淳精。 立言宗能仁,百也驰休声。 我来访旧居,景物如有情。 闲庭惨树色,空山咽猿鸣。 斯人今也亡,孤棹寻归程。

译文:

至高无上的道难以用言语描绘其形状,最精深的道理也幽远得没有确切的名称。世间万物好像都迷失了它们的根源,在这世间起起落落,忙忙碌碌究竟所为何事呢? 忽然间法瑶大师诞生了,他深入思索,回归到纯净精妙的境界。他著书立说以释迦牟尼的教义为宗旨,声名远扬,备受赞誉。 我今天前来拜访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感觉这里的景物仿佛都饱含着情感。幽静的庭院里,树木的颜色都显得那么凄惨;空旷的山间,猿猴的啼鸣声像是在呜咽哭泣。 如今这位大师已经离世了,我独自驾着小船,踏上了归去的路程。
关于作者
宋代释智圆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为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谥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著,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为底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