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诗僧保暹师

天文悬日月,地文丽山川。 人文粲六经,四术诗其先。 仲尼既云删,炳然列风雅。 厥旨幽且微,受之唯子夏。 邈矣千百年,时有知诗者。 卓尔保暹师,生于宋天下。 内明卜商道,外减骚人价。 凿彼淳粹源,清辞竞流泻。 放意尚幽远,立言忌妖虫。 旨哉天目集,四海争传写。 上以裨王化,下以正人伦。 驱邪俾归正,驱浇使还淳。 天未丧斯文,清风千古振。

译文:

在这宇宙之中,天上的景象如日月高悬,是那么的光明灿烂;地上的风貌似山川壮丽,是如此的多姿多彩。人类所创造的文化里,光彩夺目的是那六部经典著作,而在诗、书、礼、乐这四种学术技艺之中,诗歌又排在首位。 当年孔子删定了古诗,让《风》《雅》等诗篇得以清晰有序地流传下来。这些诗歌的旨意幽深而微妙,能够真正领会其精髓的只有子夏。 时光悠悠,一晃过了千百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也不时会出现懂诗之人。有一位卓越不凡的保暹师,他生活在大宋的天下。 他内心深刻明白子夏所传承的诗道,外在又不追求那些文人骚客的虚浮身价。他像是开凿了那纯粹质朴的诗歌源泉,清新优美的诗句竞相流淌而出。 他作诗时尽情挥洒心意,崇尚幽远的意境,在言辞表达上忌讳那些华而不实、低俗的内容。他所著的《天目集》真是精妙啊,引得四海之人都争着抄写流传。 这部诗集往大了说,可以有助于君王推行教化;往小了讲,能够端正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它能驱走邪恶,让人们回归正道;能改变社会的浮薄风气,使世风重新变得淳朴。上天没有让这诗歌文化消亡,保暹师的诗就像那千古不息的清风,振聋发聩,流传后世。
关于作者
宋代释智圆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为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谥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著,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为底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