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庙诗

君子尚权变,权变贵合道。 子胥荐专诸,子光专非好。 父雠共戴天,乞师恨不早。 子光既得志,入郢事征讨。 报父既鞭尺,谏王仍杀身。 孝子节方全,忠臣道且新。 驰名天地间,岂是悠悠人。 青史书盛烈,血食旌遗尘。 庙堂耀晨曦,庙木荂阳春。 往来无知俗,焚香勤祷祝。 忠孝不敢行,神兮宁降福。

译文:

君子崇尚随机应变,而权变最可贵之处在于合乎道义。伍子胥举荐专诸去行刺,公子光本意并非追求正义。 父亲的仇恨不共戴天,伍子胥渴望早日借到军队报仇雪恨。公子光一旦得志,便攻入郢都进行征讨。 伍子胥为父报仇,用鞭子抽打楚平王尸体,后来因劝谏吴王而被杀。至此,他作为孝子的气节得以保全,作为忠臣的道义也有了新的体现。 他的名声在天地间传扬,他绝不是那平凡庸碌之人。 青史记载下他的壮烈事迹,人们祭祀他以纪念他留下的精神遗产。他的庙宇在晨曦中闪耀,庙旁的树木在阳春时节开花。 来来往往那些无知的俗人,频繁焚香虔诚祷告。但他们自己却不敢践行忠孝之道,神灵又怎会降下福泽呢?
关于作者
宋代释智圆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为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谥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著,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为底本。

纳兰青云